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1|回复: 3

做研究,没有甘于寂寞的准备不行

发表于 2016-5-12 11:37: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期间考察了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并同部分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家要向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应该也必须向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该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值得每一位青年思考。
  半个多月前,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院士离开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唁电中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礼同志毅然归国,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令人敬仰。
  我们向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他们的爱国精神,体会他们那份拳拳报国之心。梁思礼先生青年时代便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博士毕业后更是冲破重重阻碍,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在归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上,从收音机中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梁思礼和同船的留学生们欣喜若狂,立即赶制了一面国旗,他们围着自制的五星红旗在甲板上跳啊唱啊,仿佛在度过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节日。继梁思礼之后,华罗庚、朱光亚、王希季、钱学森、师昌绪、郭永怀、张文裕等一大批留美学人先后乘坐这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到中国,他们改变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向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还要学习他们的拼搏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爱国精神绝不可泛泛空谈,关键是付诸实践。“氢弹之父”于敏长期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加之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劳累,胃病日益加重,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身体虚弱到走路都十分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脚才能慢慢上去。艰苦的科研环境和虚弱的身体条件并未打倒他,反而砺就锋锷。青年人要学习这种拼搏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时刻准备好以绵薄之力为国家作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正是老一辈杰出科学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代青年人唯有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杰出科学家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2 19:46:53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欢迎各位老师快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2 19:47:06 | 查看全部
快乐传递.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2 19:47: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