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迪拜危机”正遭受全世界讨伐,在人工填海的岛城上,普通公寓据说每平方米折合人民币两、三万元。以这个价格只能买到北京三环路以外的房子,还不见得是在建项目。
东方早报发表胡安东的文章:在北京,CBD(中央商务区)东扩的图纸还没晒干,有关方面又发出北京向南、向南、向南的扩城令。在最近发布的《北京促进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里,“宁要东城一张床,不要南城一间房”的一页很快就将翻过。按此计划,未来三年,北京市区两级财政将拿出500亿元巨资,投资南扩这个老北京文化的发祥地,加上所带动的社会资本,投资总额可达2900亿元。如此东南双方向的扩城运动真能拯救北京相对落后的南城?抑或是能让这个老北京发祥地换个模样?在还没任何答案之前,南城核心区的宣武区房价就已应声而涨。资料显示,该区域10月房价环比与上月同期上涨4.1%。而此前,北京CBD东扩消息传出后,“大约在河北”的燕郊房价也蹿升了30%左右。眼下,一座城市向不同方向发力扩城的事例并不少见。我们经常在下飞机走出机场时看到这样的广告:“这是城市最后一块宝地”。在一些决策者眼里,不仅土地能够生财,就连规划、图纸、项目可研报告也可以成为待沽的“软商品”。这种中国式的扩城运动,其风险并不比迪拜小。因为迪拜盖七星级酒店、奢华别墅的银子大部分来自外国银行,而我们身边一些大城市的投资极有可能来自国内银行甚至是政府举债。如果迪拜的无度开发是一种对外国银行和业主的预期透支的话,那么,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扩城运动将像吸盘一样吸纳更多财富流入投机炒房领域。不妨创作这么一个小品脚本:当北京和上海的扩城运动同时在各自方向对接进行。那么,周立波是不是可以用带着京腔的上海话说:阿拉这座城市如果房价再涨,我抽谁?
小蒋随想:别说北京三环路以外的房子了,就是北京五环路以外的房子,挣平均工资的也买不起。我清楚地记得,北京东五环路以外的一处楼盘去年底是每平方米10000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尚且让很多在金融危机中持币待购者望楼兴叹;如今呢,该楼盘每平方米已涨至16800元!我就纳闷了:这么贵的房子怎么有人买?北京市2008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折合每月3700多元。就算今年再次“被增长”,就算今年人均月薪4000元,那么也得夫妻双方不吃不喝2个月以上才能买一平方米,如果是单身则得4个月以上不吃不喝买一平方米。这怎么可能实现?地产商囤房哄抬价格、住宅空置率等等已让人听得耳朵起了老茧。但是,无论被倒手了几次,一个个小区还不是逐渐住满了住户?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地产市场,似乎已然不理性。易宪容等“唱跌派”唱了好些年,异常的房价却变得越来越“正常”。那些曾联名签署不买房声明的人现在住在哪里?到底是我们的平均工资太“水”?还是某些人(恐怕还不是少数人)的灰色收入太高?地产商是不会被抽的,因为你还得求着人家“温柔”点卖房。那么,到底是谁找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