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北京市发改委1日发布水价调整听证公告,北京居民用水拟涨价0.9元/立方米。对此,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表示,水价调整目的是加大全社会节水意识。
长江日报发表殷国安的文章:这次北京的水价调整听证,是一个既清楚又糊涂的听涨会。说它清楚,是涨价的目标已经很清楚了。一是北京居民用水拟涨价0.9元/立方米是清楚的;二是,涨价的不是自来水费,而是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上调;三是,涨价的选择方案是清楚的,有“一步到位”和“三年分步到位”供你选择。说它糊涂,也有三条:一是涨价的理论依据糊涂。涨价的第一条根据,就是水价调整有利于促进首都水资源节约。事实是,节约和水价并不成正比。一些家庭收入相对较低的,目前已经比较注重节水,再涨价也不能减少用水,而只会增加其家庭负担。与此同时,一些群体则对水价并不敏感,他们的用水量不会因此而减少。二是企业的成本糊涂。市自来水公司和市排水集团去年的亏损是怎么造成的,企业管理成本、经营状况到底如何,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明细,都没有公布。三是涨价后的效果糊涂。通过每吨水涨价0.9元,企业将减亏多少,或者盈利多少。再有,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是水公司代收,上缴财政,透支由财政补贴。现在财政是否减少补贴?总而言之,涨价前和涨价后的实际营运情况,老百姓都不清楚,只是奉命掏钱而已。
小蒋随想:在人们越来越拿消费知情权当回事儿的今天,“为什么涨价”的发问已有太多。不过,你问是一回事儿,人家回答不回答是另一回事儿。比如同样是生活必需品的房子,要求公布成本清单已是老生常谈,可“权威机构”搭理这个茬吗?就算一些业内人士自曝,就算你知道里面猫腻重重,作为消费者又能怎么办?还不是得乖乖交钱?同样,面对一支牙膏、一袋食用盐、一袋洗衣粉、一罐液化气、一次给汽车加油……你知道其背后的生产成本与利润究竟是多少?很多时候,普通人根本无法、也没有能力搞清每一样社会商品的成本与价值。当人们不断质疑成本,怀疑一切的时候,只能说明社会各环节对彼此的信任度,以及包括行政者在内的公共商品提供者的公信力的孱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