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4|回复: 3

读懂“阿里被除名”的弦外之音

发表于 2016-5-16 11:31: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市场如江湖,打假亦诡谲。上个月,阿里刚兴冲冲宣布“入会”;这个月,就被尴尬“除名”——其间的爱恨情仇,恐怕不是几则风月故事能以说清。毫无疑问,IACC是全球反假冒侵权非营利性组织的“龙头老大”,属下250多个成员几乎个个“声名显赫”。也因此,对企业来说,“入会”是姿态、是权益,更是质量背书。在全球深陷假货舆论之泥沼的阿里,当然需要这样一棵大树。
  “阿里被除名”这件事,究竟该如何解读呢?
  不久前,一份由经合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揭示了假货难被根治的一大原因:利益惊人。报告指出,全球假货贸易每年的市值逼近4610亿美元。在2013年,这个数字占了全球进口贸易总额的2.5%.假货泛滥不仅是“中国式烦恼”,可以说是世界性难题。逻辑上说,这个时候,哪怕是出来喊两嗓子、支持一下打假的态度,也是很“主流”的事,那么,为什么阿里与IACC的“恋爱”,会被Gucci、Michael Kors等大牌成员活生生“拆散”呢?
  这个问题,离不开三个维度:一是市场歧视。在“阿里被除名”前两天,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打假也好、知识产权保护也罢,乃至反垄断与反倾销……“中国做派”被戴着有色眼镜窥视,已经不是头一遭了。正因如此,宁可拒绝打假合作而自戕,也不愿与之“坐在一个圆桌前谈谈”。二是利益掣肘。国际大牌奢侈品对电商的“恨”,是个全球化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奢侈品品牌是希望能够斩断网络销售的渠道,清理掉主渠道之外的销售途径,无论是正品还是假货;阿里的打假模式则是认为假货才应该被清理。”这样的分歧,其实很难“和解”。三是责任强加。打假这件事,一个巴掌拍不响。退一万步说,电商是假货的“销售点”,并非是源头的“生产者”。技术手段与平台手段终究是有限的,而如果忽略政府责任与社会责任,打假注定就成为堂吉诃德式的悲剧。
  当然,于消费者而言,“阿里被除名”这件事,更多还是市场环境与执法层面的反思。平心而论,置于成熟市场经济语境下观之,类似淘宝等国内电商上的假货,确实仍有不少。“阿里被除名”固然是复杂的利益裨益使然,但,确实也反证了在打假这件事上,不仅仅是中国电商任重道远。
  此前,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要实现这样的愿景,不管怎么说,在网络打假的路上,不能总是让阿里被“打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6 18:05:57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发表观点,企业事评版块祝您新的一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6 18:06:16 | 查看全部
一声问候.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6 18:06:2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