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回复: 1

勠力同心“智造”中国新交通

发表于 2016-5-20 04:52: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中国铁建长沙磁浮快线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开拓创新纪实
本报记者:刘新红、蔡崇金、边均安
通讯员:张鑫、梁志坚
  长沙磁浮快线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连接站——磁浮机场站。(边均安摄)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兵团作战,这是一次迎难而上的创新探索,这是一幅勇于胜利的壮美画卷。
它意义重大,因为20个月铺就“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快线”的建设历程,演绎了铁建人奋力创新、产业报国的可贵精神;
它影响深远,因为独一无二的建设模式,向湖南人民提供了中低速磁浮快线工程一站式解决方案,彰显了铁建人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强大力量。
这就是由铁四院设计并代表中国铁建设计施工总承包,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六局、中铁二十三局、中铁二十四局、中铁城建集团、铁建重工、中铁物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9家单位参建的长沙中低速磁浮快线工程。它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4项独创,为这项中国交通新品工程写下铁建探索,铭刻铁建奉献。
在长沙磁浮快线载客试运营的喜悦时刻,我们寻踪觅迹,追根溯源,切身感受铁建“磁浮人”的脉动和温度。
众志成城的凝聚力 和衷共济的战斗力
2014年5月16日,长沙磁浮快线开工建设。作为国内第一次采用EPC模式建设的轨道交通,中国铁建将长沙磁浮快线视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开工仪式上,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表示:“通过参与设计施工,培养人才、储备技术、创造业绩,快速形成磁浮业务的系统设计能力和规模发展效应,占领磁浮交通领域技术制高点,并将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铁四院董事长、院长蒋再秋和党委书记雷佳民多次赴现场研究问题,推进工作,强调要把长沙磁浮快线当成事关铁四院设计施工总承包多元发展能否顺利推进,事关中国铁建、铁四院在湖南的市场信誉,事关中低速磁浮技术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的大事来看来抓。
面对工期短、设计界面复杂、技术新、施工精度要求高等困难,中国铁建成立长沙磁浮快线工程总承包项目部。铁四院副院长谢海林担任项目部经理,院长助理鄢巨平担任常务副经理。王朝辉、徐炳清、林全荣等一批技术和管理专家担任副经理,他们各自分工,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明确关键线路以及相应应急处理预案,确保了长沙磁浮快线工程在建设期间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磁浮速度。
“这个工程就像个烫手山芋,当初如果没有中标,我们可能也就难过两天,但中标了,我们会‘难过’两年。”谢海林深有感触地说,“但既然我们干了,就必须干好。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清这个工程的意义;要科学采取非常规手段,拿下这个工程!”
回顾工程建设,中国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在湖南起航,中国中低速磁浮技术实例在中国铁建人手上圆梦:
2014年5月16日,长沙磁浮快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4年10月1日,征地拆迁、设计方案确定等控制因素基本得到解决,中国铁建长沙磁浮快线工程总包项目部立即启动“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2015年1月31日,桥梁下部工程基本完成;
2015年3月1日,启动“冲刺120天,确保梁通目标实现”活动,并于2015年7月8日顺利实现全线梁通目标;
2015年10月16日,启动“决战60天,确保开通目标实现”活动,12月10日按期启动全线联调联试工作;
2015年12月26日,长沙磁浮快线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行;
2016年5月6日,长沙磁浮快线工程载客试运营。
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意识,中国铁建兵团不分彼此,团结一心,以跑的成本实现飞的产出,创造了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长沙磁浮快线唯一中转站——?梨站。
百折不挠的攻坚力 砥砺奋进的自信力
长沙磁浮快线项目实际建设期只有1年左右,推进速度极其之快。铁建人风一更、雨一更,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靠百折不挠挑战不可能;拼一路、搏一路,实现了项目的各个节点目标,靠砥砺奋进展现了精气神。
中国铁建长沙磁浮快线项目总包项目设计部部长、铁四院长沙磁浮快线设计总体负责人王大为介绍,中低速磁浮交通是一种全线的轨道交通系统,分为土建、供电、运行控制、其他机电四大系统工程,除常规机电系统与传统轨道交通基本无差别外,其余三大系统工程均因列车制式的改变而产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湖南省政府将其列为头号重点工程。如何兑现对湖南的承诺?铁四院分管长沙磁浮快线工程的总工程师郭志勇说,细节决定成败,从设计开始,每一个环节都挑战着一个个不可能。
挑战梁型设计。桥梁工程是整个磁浮项目的主体,如果梁型选择失败,那就是磁浮交通工程的失败。顶着极大的压力,铁四院桥梁团队在两个月时间内反复论证,三次专题汇报,终于确定采用单孔箱梁用横系梁连接的梁型方案,为长沙磁浮快线工程甚至整个磁浮产业的成败一锤定音。在后续实施过程中,此种梁型方案发挥出巨大优势:全线多点架设,使原本非常紧张的工期变得有条不紊;轻巧的梁型结构也带来了工程造价的节省。
挑战路基设计。开工伊始,大部分磁浮专家都不赞成修建路基形式,因为无论国内的试验线,还是日本、韩国的运营线,都采用高架形式,仅在维修库内有少量路基。铁四院地路团队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如果说磁浮交通制式只能修建桥梁,也许在长沙行得通,但遇见山区、丘陵、道路呢?如果只能修建桥梁,那么今后磁浮制式如何推广?最终他们用技术实力说服了专家,不仅用路基下穿沪昆高铁的最佳通过形式解决了长沙磁浮快线的实际难题,而且给未来中低速磁浮工程的发展贡献了一个世界级的首创。
挑战站房设计。承担长沙磁浮快线?梨站和机场站施工的中铁城建集团,在项目部负责人赵军让带领下,将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列为重大科技项目,针对长沙地区潮湿多雨、酸雨侵蚀等问题,在磁浮快线黄花机场站外墙专门设置“试验区”,浇筑出更具优越性的“改性清水混凝土”。
挑战轨道技术。铁四院项目负责人靖仕元带领轨道专业李伟强和全顺喜,经过多方调研,数番试验,确保品轨排加工完成。
挑战道岔技术。道岔技术是磁浮交通线路的核心技术之一,当由铁四院设计、铁建重工制造的道岔终于建造完成后,章致、刘大玲已经记不清其间经历了多少次争论、多少个不眠之夜了。
主要技术都已突破,正当总包项目部觉得大事已定时,又一次大的危机悄然袭来。2015年6月,到了全线轨排大批量到货的时间,轨排生产环节却出现重大问题,厂家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供货需求。由于轨排的加工精度较高,一般的机床不能满足加工需求,而能满足需求的各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全部低于原先预估的能力。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中国铁建不能输在这一环节上!
项目常务副经理鄢巨平挂帅,开始了历时3个月的驻场督战。他们动员全国各方面力量,最终确定在山西、陕西、四川三地同时加工轨排。铁四院总包项目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吃住在现场,像守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焦急等待着轨排下线。
7月开始,轨排生产终于步入正轨,批量运往长沙。
承担全线38.071公里、3238榀F轨排铺设任务的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在项目经理唐希峰带领下,科研决胜,多方取经,通过近两个月试验,进一步将F轨排安装精度控制在0.5毫米范围内,形成了应用于施工生产的完整工艺,最终在2015年10月16日将最后一榀F轨排稳稳落在黄金大道特大桥31号桥墩上,实现全线轨道初铺通。素有“铺架劲旅”之称的这支铺架尖兵,再次立下战功!
  磁浮车站内部景象。(边均安摄)
坚忍不拔的认同力 团结奋斗的和谐力
“我们不仅在干一项工程,更在干一项事业!”正是基于对这种荣誉感的高度认同,在“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采购+研发+制造+联调联试+运营维护+后续综合开发”独创性建设模式下,全体铁建“磁浮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通过设计引领研发、研发支撑设计,设计与施工联动、施工驱动设计,设计把关制造,设计统筹联调联试等建设亮点,较好实现了中国铁建的创效创誉目标。
身兼长沙磁浮总包项目部经理和铁四院分管华南片区副院长的谢海林成了高铁飞人,上午在长沙现场,中午赶到广州开会,晚上又赶回长沙。干一行,钻一行,他把自己逼成了一个“磁浮控”,而太多操劳、太多奔波,让认识的人都说他老了不少。
长沙磁浮快线总包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铁四院院长助理鄢巨平,干长沙磁浮快线项目以前,是一个分管轨道交通、以技术见长的总工程师,现在却把技术研究、方案审查、施工供图、工程招标、施工管理、人事管理等“一揽子”肩负起来,每天一身工装+运动鞋奔波在各个工地,在钢筋混凝土中穿梭攀爬,连他都说自己这一年“嗓门大了,脾气糙了”。
全线保桥通阶段,铁四院桥梁专业杨光、崔阳华、杜振华等5名人员常驻现场。他们早出晚归,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是一身泥巴,项目部的保洁阿姨问他们是不是去种地了,怎么这么脏?
如今从磁浮快线施工现场转战其他工地的中铁二十三局员工们,仍然缅怀着英年早逝、爱岗敬业的原轨道公司安质部长白志波。在明知自己已是肝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在磁浮项目岗位上,坚持参加全线架梁安全隐患排查,并给架梁方案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
2015年初,铁建重工承接了长沙磁悬浮快线工程磁浮道岔生产安装及调试工作,留给他们的工期非常紧张。盾构电气装配班班长陈晓国,接到的道岔厂内组装及测试,火车南站、塱梨站的场外安装及调试等任务,全是火烧眉毛的急任务。每一个任务他都在节点要求内完成了。公司领导在员工大会上说:“陈晓国带病坚持工作,这个做法我们不提倡,但这种精神是我们的榜样。”
2015年9月20日,长沙磁浮快线第一节车辆进段,从此调试的工作便成为了全部工作的重点,对长沙磁浮快线总包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兼联调联试现场总指挥、铁四院通号处副总工程师张家炳来说,最难熬的日子也随之而来。由于是新型系统制式,虽然理论研究了很久,但是现场具体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白天黑夜都在跑车,待在车上有时冻得受不了,我就是那个时候学会了嚼槟榔。”
调试期间,有段时间列车突然就停在线路上不走了,有时一停就是几个小时。查找原因解决故障时,车上的人下不来,只能忍饥挨饿。即使车辆不出现故障,为了发现问题也尽可能让车子多跑,每天上了车的人基本上就下不去了。铁四院联调联试组负责人别碧勇说:“一说要上车基本都不敢多喝水,吃东西,怕上厕所没地方去。”
2015年12月26日清晨,在一片欢呼声中,磁浮列车缓缓驶出了车辆段,长沙磁浮快线开始正式试运行。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步步长大、终于走出去闯天地一样,中国铁建“磁浮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个月里,受苦受累,流血流汗,没日没夜;20个月后,磁浮腾飞,走马潇湘,再一次见证铁建人有苦先吃、有难先担、有险先上的英雄本色!
 磁浮列车驶入由中铁城建集团承建的磁浮机场站,当地群众纷纷拍照留念。 (边均安摄)
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1:17:50 | 查看全部
劳动竞赛版块欢迎您快乐阅读,祝您周五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