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0|回复: 0

“怕麻烦”的数控操作工

发表于 2016-5-21 06:44: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工作中遇到麻烦,你会怎么办?“我是一个怕麻烦的人,遇到麻烦,我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它。”这是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操作工舒军给出的答案。也正因此,舒军攻克了不少数控机床应用中的难题,凭着刻苦钻研,把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再平凡。
连工具都自己造
5月19日,记者在加工中心车间大型部件加工区域看到舒军时,他正在数控铣床边的工具台上选择工具,准备加工新型水泥粉磨设备辊压机上的垫板。
“这些是丝杆,这些是压板,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数控铣床的特点是用程序来控制铣头上下前后左右移动、主轴上的刀具旋转,工件固定不动,这就要求对工件进行装夹固定。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加工零件的特殊性,想办法自制工具。”而让舒军最引以为豪的作品则是叫做“锤盘工装”的庞然大物,由两件组成,分别高约2.5米、长约1.8米、宽约1.5米、重达5吨多,被特别安置在加工区域的一角,因为太重太大,每次使用时,都需由行车来移动。
据悉,锤盘是用于水泥矿山设备破碎机上的备件,其上有一个中心孔、两组五等分装配孔,一个键槽,对孔的同心度、键槽的分度精度要求极高。“2015年以前,我们在加工锤盘孔时,需要用车床、铣床分度定位,会出现重复定位精度不高的情况;加工键槽时,用线切割法,容易导致位置不准,加工难度大。”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产品质量和装配。舒军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一麻烦,他做过很多尝试,最终发现,改变工艺装备(工装)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经过近一周时间的研制,“锤盘工装”亮相,在方便固定、节约加工时间上效果明显,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八九十提升至百分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一件针对定位孔的加工、一件针对键槽的加工的设计颇具“心机”。
自学编程成高手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出身的舒军,于2011年3月进入海螺川崎,3个月后便一直从事数控机床工作,多年来不断改进老方法,尝试新的操作方法。自学的数控编程方法,竟成了他最拿手的本事。
舒军告诉记者,接触数控机床2个月后,他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t型槽的编程加工,一直以来都是一段一段分别进行,一个t型槽加工完成大概需要七八十道工序。”为解决它,舒军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一边学习新的数控编程方法、ug软件编程等,一边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实验,最终通过宏程序将逐段编程变成整体编程。
说总是比做容易很多。舒军告诉记者,当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大量技术性英文等,“不认得就查字典,一个个地查”。舒军的努力可没白费。新的数控编程方法大大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仅编程时间,就由原来的二三十分钟缩短至两三分钟”。
同事眼中的“可爱”
采访中,说起舒军,班长苏琼用“可爱”二字来形容。苏琼这样解释说,舒军非常热情、乐观,同事在遇到编程等难题时,他毫不保留,倾囊相授;而且技术过硬,班组遇到难活,会放心地交给他去完成。
在舒军的《弋江区“最美劳动者”评选登记表》中,有关他的“主要先进事迹”,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在加工每个工件时都认真对待,从工件毛坯到成品,从加工方法到数控编程,不放过每一个质量细节,确保每件产品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他在2013年12月芜湖市举行的“弋江杯”数控车床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这也是对他数控编程技能的一种肯定。在2014年5月获得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这更是领导和员工对他工作的一种认可。
面对这些荣誉,舒军很是淡定。“这些都是过去式,做好手中的活才是最重要的。”舒军说,他理解的“最美劳动者”要有“东西”,“这个‘东西’不仅是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让人信服的品德,我做得还不够,还要努力”。
记者黄梅文赵亚玲摄
来源:大江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