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78|回复: 25

【中立】安技装备和安全管理相互融合才能长治久安

发表于 2016-5-23 10:2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看到这个论述主题时,我回忆起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2000年10月6日早上6时,当时在井下工作的我下班后在马头门等候升井。在等候的过程中,突然听到钢丝绳发出了和往常不一样的“刷刷”声响,主提升箕斗一下子闪过马头门,大约4秒钟之后,井底一阵巨响,我们等候升井的人惊呆了,原来是主井矿石箕斗坠井了。

    事故造成了百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企业停产20多天,间接损失巨大。事后公司追查原因,主要是钢丝绳应力集中导致。而在当时,公司提升机的安全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每天都有点检和巡检,检查台帐记录无误。据当时的维修工讲,他们甚至拿着棉纱布裹在钢丝绳上检查断丝散股现象。但是,应力集中是这种常规的检查所不能触及的,说白了,还是缺安技装备,未能检查到钢丝绳的内部损伤。后来,公司添置了专门的钢丝绳检测设备,10多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坠井事故。

    从上面我亲身经历的事例来看,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规则制定与执行的宏观导向,而安技装备则是安全生产的微观控制。如果我们公司当初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上,再辅以安技装备的支持,这样的重大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发生。

    当前,我们的企业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资金与装备的投入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投入的管理资源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但为什么还是事故频发呢?笔者从众多的事故案例中发现,一些企业仅凭安全管理或者一些经验来抓安全生产,在新时期、新环境和新要求之下,企业应变能力的不适应导致了事故发生;而有的企业安全科技装备不可谓不全,但是,安全管理没有跟上,操作人员素质不能与安技装备相适应,导致不能正确使用或维护保养装备,从而导致了事故发生。

    我们再来看两则事故案例。2013年,陕西太白黄金矿业出现一起中毒死亡的重大责任事故,导致4人死亡,2人受伤,这起事故是因为该矿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常识,错误指挥所致;而装备了先进的瓦斯检测仪的山西屯兰煤矿,2009年因瓦斯检测仪失灵造成死亡77人,1人下落不明的重特大事故发生。

    所以说,一个企业单纯的依靠管理制度或者管理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当前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变化太快,导致安全生产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而一个企业也不能太依靠先进的安技装备,因为设备是人制造的,他最大的缺陷需要配置正确的人,在正确的环境去正确使用,需要要不断地维护保养,且不能灵活变通等等。

    在矿难和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当前,如何遏制事故的发生,给我们安全的管理部门、主体企业和职工群众提出了一个共同亟待解决课题。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管理和安全科技装备的研究投入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安全管理人才、安全管理经验和安全科技装备也会大有用武之地,只有将这几个方面互相融合、互为补充,才能实现社会和企业的长治久安。(黄国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0:21:46 | 查看全部
写了一篇期待老师们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0:24:53 | 查看全部

Re:【中立】安技装备和安全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16:35:41 | 查看全部
欢迎国强老师参加本期观点擂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16:37:15 | 查看全部
一篇不错的评论文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16:38:07 | 查看全部
只是我感觉题目反而普通了些,还可以再斟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6:45:55 | 查看全部

回 5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可以啊~我也觉得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17:21:18 | 查看全部
同意李老师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8:40:47 | 查看全部

回 7楼(大冶农机王中平) 的帖子

感谢大妹子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23:34:15 | 查看全部
学习国强老师中立观点擂台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