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技术宅,通常是指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专注于自己的知识领域,将技术转化得贴近人们生活的那一群人,他们更多的是年轻的科技爱好者。
在东滩矿,就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技术宅,他擅长设备改造和科技革新,喜欢用编程、三维软件、FLASH等技术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和改造成果,他就是集团公司“十佳青年创客之星”、东滩矿综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亚。
如果不是参加集团公司“十佳青年创客之星”评选,刘亚还不会被这么多人认识。今年31岁的刘亚,从2006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综机系统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菜鸟”矿工到技术“大拿”的华丽升级。
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支撑刘亚一直努力突破自我的“源动力”。2006年7月,刘亚从山东科技大学机电专业毕业,直接入矿到综机车间实习。当时,从德国引进的艾柯夫SL750采煤机刚刚到矿,说明书、电气图纸只有英文和德文两个版本,由于这款国外最新采煤机的电气系统与之前使用的SL300采煤机有着很大区别,怎么使用怎么维护没有人能讲明白。已经考取CAD国家高级制图员的刘亚跃跃欲试:“我觉得可以做个简单的教学片,让大家把原理看明白了自然就会维护了。”想法一出,立刻行动。就这样,刘亚利用业余时间,分析、对照,逐步摸清SL750采煤机的关键环节,编写出电气系统原理讲解图,制作电气教学片,更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自学三维动画设计制作完成了机械教学片,为SL750采煤机的使用维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刘亚说:“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只是因为喜欢愿意去学,去钻研而已。”在别人看来很难掌握的计算机编程,刘亚也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熟练使用。针对井下继电保护计算公式复杂,尤其是短路电流的计算常常出错,刘亚使用C++语言把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编写成“煤矿井下继电保护计算软件”,集短路计算、过载整定和设备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效率。
在工友眼里,刘亚不仅拥有洞察问题的慧眼,更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完成了《绞车提升能力及钢丝绳验算软件》、《Excel2CAD》、《计划管理系统》、《东滩煤矿综机仓库管理系统》、《综采工作面操作工艺流程设计》等课题的制作,其中,使用三维设计、Maya动画制作的《综采工作面操作工艺流程设计》获得中国煤炭协会三等奖。
将三维动画技术成熟应用于生产教学中,只是刘亚的诸多“拿手菜”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刘亚更善于钻研采煤设备改造和技术上的小改小革。
2014年9月,时任皮带工区技术主管的刘亚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当时综掘工区在施工现场使用的一部40T运输机搭接出矸常常卡链,断链,月进尺不足30米。为了尽快推进进尺,上级要求立刻拆除40T运输机,使用皮带直接搭接出矸。按照方案设计,要将四采扩大区三皮机尾进行后挪,但是2台250kW电机挪移工作量非常大,挪移施工工期至少3天,更糟糕地是现场的空间根本安不开机尾驱动部。刘亚结合以往经验,通过不停的思索、绘图,设想出在机尾架上安装1个改向滚筒、1个拖带滚筒,改造成中间驱动的模式,这样机尾使用简单机尾架,就可以实现皮带机的后延。想法一出,立刻得到上下一致认可,整个改造项目井下施工仅用1天就全部完成。
在节支降耗上,刘亚也有自己的“门路”,他善于从职工的聊天或者牢骚中发现可以改进的空间。2015年3月,在综机服务中心任技术主管期间,一次,刘亚在车间巡检过程中向正在维修40T刮板运输机的边龙星师傅询问情况,得知40T减速机的四轴在每次修复过程中都会因键槽损坏而需要重新更换,1个四轴就是2300元,他当场提出是否可以重新铣键槽再次使用。随后他画图送矿机厂改造了10个四轴,就这一个小改动就为矿井节约材料费2.3万元。
熟悉刘亚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自觉性,少有业余爱好的刘亚,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技项目的研究中来。他积极参与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综放工作面端部交叉布置装备配套及支护技术”项目的研究工作。针对目前综放工作面在设备配套和支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国内率先应用后部输送机机头交叉侧卸布置形式,实现后部输送机机尾驱动部的垂直布置。配套研制了新型端头支架、顺槽支架、巷尾支架、过渡支架等相关设备。其中,《新型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的设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他参与完成的《无线遥控气动型调度单轨吊运输系统》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一等奖。工作以来,刘亚共有24个科技项目获得矿及以上奖励。(付芝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