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活浪花
他收藏了一条“老街”
■胡锡成
“收藏了可能不被人重视,但不收藏永远不被人重视。”一位古稀老人若有所思地说。老人姓姚,名明公。一米七几的个头,胖瘦适中,走路时步子蹬蹬有力。
他退休后的就干起了收藏一条“老街”的事儿。
那条“老街”叫恬庄北街,在长江边上的张家港市凤凰山附近。
老人与那条千年老街结下不解之缘。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两种教养的人,知识的和情感的,前者是有竞争力的人,后者是有魅力的人。老人兼而有之。他十多年来,为“老街”有朝一日的复苏而痴迷地收集和整理文物资料。他清垃圾、拓碑帖,保存古碑和古石器。老人的老伴姓须,今年65岁,讲话时显出一副端庄大方的样子。她说:“我家姚明公为了拓碑帖,还专门跟内行人学,单单是拓碑用的宣纸就花去了一千多元。最终他还是搞成功了。”徐明公也得意地说:“亏得老须的支持,还有我家两个孩子为我在电脑上打字,拍录像等,我的工作才得以顺利地开展。”
由于我去姚明公的家次数多了,他们老两口不把我当外人看,有好多稀奇的事都毫无保留下地讲给我听。给我上了许多的历史课。有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事,特好。这就是姚明公很小时父亲就去世,家境贫寒。由于姚明公年轻时聪明懂事,到了娶妻的年龄,有人说媒就把当今是恬庄北街7号姓须的姑娘介绍给了他。婚后,两人恩爱,生下两子。到中年时,他还妻子的娘家种了一棵象征他们美满爱情的红豆树。姚明公到岳父母家一来二往,渐渐对拥有杨泗孙考中榜眼之居住地“榜眼府”和“杨氏孝坊”的恬庄北街产生了浓厚兴趣,萌发了收藏与控制保护“老街”的念头。于是,一退休,他就决定做好这一件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事。
我最近一次去姚明公的家,姚明公拿出拓好的碑帖给我看。我十分敬仰这位老中专生。姚先生而今人已衰老,他时儿取下眼镜揉揉眼,时儿举起咳嗽药水瓶朝嘴里倒点咳嗽药水。
老人的收藏与抢救性地呼吁与保护并没有白费。修旧如旧 的“榜眼府”共有五进,已修好四进,我在今年中秋去看时第五进还在修。“杨氏孝坊”共有四进,已全部修好。姚明公指着躺着的许多古碑与石器说:“它们也将有房子‘住’了。”须女士还告诉我:“在修这两个控保建筑时,姚明公走访了许多老人,自己还用两只脚丈量,他还画修建时用的草图。有时,为了加快进度,他就先从家里拿钱出来垫付工人工钱。”
姚明公拣回和收藏起来的古碑、古石器,虽然有的断了,有的缺胳膊少腿,但它们仍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姚明公欣慰地说:“这些放在地上的东西将放在不久就要造好的古碑博物馆里了。”看着这些“宝贝”,我犹如见到一本厚重的书,去了几次也无法仔细读完,只能是粗略地看一下“目录”和挑几“页”扫射一下。那时那刻,我对姚先生的感激油然而生,是他把我领进了古人、名人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像这样保存得比较好的“老街”不多了。姚明公像炊烟忠实于天空一样,他退休的十多年来,忠实地收藏与保护着这条“老街”。
姚明公不仅收藏了一条“老街”,一条耐看、经看的“老街”。而且他还为今后的这条“老街”增加了一个“奇特”的点缀。当姚明公46岁时,他好奇地把凤凰镇那儿的红豆树所报的芽,移到恬庄北街——岳父母家的院子里种,至今已有26 个年头。到百年、到几代人后,这棵树也会成为一个观赏的景点。小红豆树是一棵古老红豆树的后代,是老红豆树的“血脉”延续。老红豆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在在凤凰镇邓家宕。姚明公说:“这千年的古树,也有一段爱情的传说。……”我看了姚明公移种的那一棵红豆树,约有两米高。树杆最粗的地方也只有直径两厘米。须女士告诉我这树长得很慢。姚明公随手摘了有三片雀梅叶子连在一起的雀梅给我看:“当时我移回来也只有这么小一棵。”
呵!一个小不点儿,经收藏这条老街的姚明公的精心栽培,今后长成参天大树,一定会把昭明太子与一个小尼姑相爱时各种一棵红豆树的故事,诉说得更加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