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精细化的安全管理是隐患克星
5月17日,某石化公司员工杨宇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生产装置巡检,当用测温枪测量运转泵的电机轴承温度时,发现温度过高,马上向班长汇报,并切换备用泵,进行了紧急处理,从而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为此单位对杨宇认真巡检进行了嘉奖。同事刘涛开玩笑说:“这个奖项,杨宇要分给随身佩戴的安技装备一半。”杨宇笑着说:“其实全部功劳都应该归它,不过它也是我的守护神啊。”每次巡检,公司都要求员工佩戴安技装备:对讲机、测震仪和测温枪,安技装备对员工巡检中发现不安全隐患有很大帮助。
安技装备是由人发明创造的,人是安全之本。在安全工作上,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没有人的积极主动查安全、排隐患,再好的安技装备也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这里笔者不妨例举我所在单位在安全管理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企业搞检修工作的人都知道,安全巡检都有听棒、手电筒、测温仪这三大法宝。按说,检修人员每天巡视设备都必须佩带,通常是放在工具包内,另外还要配备一定的常用检修小缺工具,遇到小隐患,可随时随地把安全隐患消除掉。
可是,尽管这些安全巡查装备再精良,制度要求再明确,没有精细化的安全管理还是难以取得实效。据笔者观察,很多检修人员每天在巡视设备过程中只是另行公事,三五成群,或是只派一人独行,到生产现场走马观花似地过一遍,就打道回府。有的带上安技装备只是做做样子,有的根本就弃之不用,每天班组安全记录本上只有四个字“一切正常”。至于设备运行参数、设备运行声音有无异常,或是还存在哪些小隐患等等,都一概不知。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还因为我们安全管理没有进一步精细化。具体而言,就是排查安全隐患没有细化,更没有关乎个人和集体的厉害关系。
总而言之,安全巡查走过场,安全分析流于形式,还源于安全管理缺乏精细化,缺乏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只有软要求,没有硬指标。于是,有的单位在安全巡查上就改变策略了,将容易发生安全异常,或是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周围放些缺陷字条,如果班组巡检人员没有捡到字条,或是没查到设备缺陷就对其个人进行考核50元,当月还与其班组的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这样就逼着巡检人员每天对自己所辖设备进行勤检查、勤分析。每日安全一查、一报、一分析、一总结就成了班组员工工作的常态。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上怕就‘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同样,我们在安全工作上,一旦把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认认真真对待安全工作,再借助安技装备,那么任何安全隐患都难逃我们的火眼金睛。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通过对人安全精细化管理,设备消缺率有了大幅度提高。运行设备隐患像弹簧,你若软它就强,你要强它就举手投降。
因此说,我们搞检修的就应该增加设备巡查频率,积极主动加大安全防护意识,用精细化管理织牢安全防控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如今笔者所在的单位,生产设备大事故能防控,小事故能抑制。生产形势能得到随时监控、随时预防,员工每天上班自觉带安技装备到生产现场,查设备、排隐患已然是习惯成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