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鸿雁

 “粽情端午”活动邀您一起来盖楼!

发表于 2016-6-8 16:25:12 | 查看全部

回 157楼(与煤共舞) 的帖子

帅哥来了,李方来了,上粽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6:27:01 | 查看全部
哈哈哈,明天就是端午节,我还要值班呢。大家放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6:27:35 | 查看全部
周四周五值班两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6:45:06 | 查看全部
端午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6:46:38 | 查看全部
端午节祝“快乐”这个可以有

     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祝“安康”?昨日正值端午节,一条微博引发众多媒体和网友的转发,微博称,因为端午节为祭祀性节日,互祝“端午节快乐”是错误的。随后,有学者发微博反驳称,说端午节不能祝“快乐”的说法没有根据。端午节到底能否祝别人“快乐”呢?
    缘起 网传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
    昨日,一条关于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消息在各网络平台疯转,消息内容为:“端午节不能互祝‘端午节快乐’,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历史上的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投汨罗水,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此条内容一经转发,引起网友热议,许多网友纷纷效仿,并开始改口,将原本的祝福语“端午节快乐”改为“端午节安康”。
    热议
    部分学者名人反对此说
    随后,有学者、作家等发微博反驳这种说法。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发微博称,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样,端午虽然纪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
    张颐武表示,很多古人诗文都讲到欢喜快乐过端午。例如北宋诗人晏殊的端午诗:“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又例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中说道,在端午节“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说法
    民俗专家称可以祝“快乐”
    昨日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致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杨利慧。杨教授表示,端午节并不是祭祀性节日,可以互祝“快乐”。杨教授解释说,端午节的设立和传统农业民族注重时令节气相关,五月初五气温上升,天气开始进入暑热时段,这时各种害虫、五毒等滋生,老百姓为了祛邪避毒、祛病防疫而设立了端午节。端午节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等行为就是为了驱虫避邪,因此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的,是为了祛毒平安的,并不是像清明节一样的祭祀性节日。
    关于端午节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杨教授表示,屈原、伍子胥等都是传说故事。关于是先有节日还是先有传说,学界仍有争论,但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节日之后,才有传说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他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因此端午节就成为了一个祭祀性的节日。杨教授说:“没有听说过端午节不能祝快乐的说法,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2015年06月21日 星期日 北京青年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6:53:44 | 查看全部
我的家乡在端午节的时候一般都是买粽子吃,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买江米、买叶包粽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6:54:26 | 查看全部
记得小时候,最爱过节了,一到端午节,就会看到爸爸妈妈包着粽子,闻着粽香,和哥哥姐姐嬉闹,那种场景时常浮现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7:12:02 | 查看全部
端午节,一家人起个大早,门口插上艾草,灶王爷神像前插上香烛,祭祀一阵,就可以吃粽子了。老习俗根深蒂固,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保留着老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7:31:46 | 查看全部
端午节吃粽子,踩艾蒿!特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20:53:14 | 查看全部
又到粽子飘香

       每当端午来临,又该粽子飘香的时节了,那黏黏糯糯的江米,加上甜甜的枣,或者咸淡适中的各种肉类等配料,还有粽叶淡淡的清香,那种美不胜收的回味,让我的感觉一直萦徊于脑海中挥之不去。

       和老公正好相反,作为北方人的我,只要是黏黏糯糯的江米类食物,对于我来说都是挡不住的诱惑,怎么做着吃都“来者不拒”,甚是喜欢。而老公对此则不感兴趣,可有可无,一点也不像是南方人。难道是小时候吃多了?不可能啊,那个年代能有饱饭吃就不错了。

        小时候,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因他投汩罗江而殉国,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他的故事虽然已经久远,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我们。就如“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每当节前,母亲会提前将江米泡上,把去年用过的粽叶泡上洗干净,(那时候粽叶比较难找)然后开始包粽子,有时候放红枣,“奢侈”点放蜜枣,要是什么都没有的话,就直接包纯糯米的,虽然没有新鲜粽叶香,我感觉煮出来都好吃。另外,家里房屋门外会挂一些从外面采的艾蒿,为的是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图个吉利。

       工作以后,来到比较偏远的莘县输油站倒班,单身吃食堂也不过节,也就没有过端午节的习惯了。记忆深刻的一次是谈对象后去旅游,在南京以后吃的粽子。那时候都是自由行,交通也不发达,只能走到哪算哪。为了一大早赶汽车,就选择了离汽车站近的天桥下的旅馆,也便宜。附近的早餐品种不少,我选择了粽子,一是省事,二是耐饿。据买粽子的人讲他买的是嘉兴粽子,一元一个的大肉粽,在当时对于我们来说属于“奢侈品”。货真价实的糯米加上一大块火腿肉,那种味道回味无穷,今生难忘。

        南方的粽子用的都是箬竹叶,而北方多用芦苇叶代替,不管是用什么包,万变不离其宗。粽子的口味因人而异,形状大大小小,千奇百怪、各有千秋,汇成今天的香气四溢。

        如今,端午节成了法定节日,人们希望家庭团聚,过节的氛围更浓了。而且,物资丰富,自己包什么都可以买到,买现成的种类繁多,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什么时候都能吃到。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快递业务,人们还可以足不出户就品尝到这种各样的粽子。该过节了,不管家里人是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总得准备一点怎么也得意思意思,我准备网购漱芳斋的粽子。
  
       粽子飘香已经成为我记忆深处的永恒,就如圣埃克苏佩里说的:“完美不是指再没有东西能增加上去了,而是指再也不能拿走一样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