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34|回复: 2

[散文 随笔 杂文] 第二次下井

发表于 2009-12-9 20:42: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第二次下井

    93年在姚桥煤矿实习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坐罐笼到了百米井下;当时的感觉是新鲜、刺激、紧张。时隔15年之后,我有幸第二次下了一次井。
    说实话,下井对于我们没下过井的、或者说不经常下井的人来说是神秘而带有几分恐惧色彩的!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矿更衣室,看到同事们三下五除二的竟然扒了个精光?我颇感新奇和诧异!于是我也效仿着他们脱衣之后又把普通工作服衣裤旷旷荡荡地套上,每人用根红布腰带穿进裤鼻子里,然后扎紧了,脚下蹬上长胶靴,上身再罩了件蓝布大棉袄,这就算收拾的差不多了。每人手里拎着根用来穿矿灯和自救器的腰带就走出了更衣室,初冬的风从裤腿处钻上来,感觉到下半身肥肥大大的,空裤腿处凉嗖嗖地直钻风,不由得想笑,原来下井的衣服是这个穿法呀!接着,大家先后在灯房和自救器房领取完最后两样物品,出征的行头就算全部备齐了。来到井口,我的心不自觉地紧张了起来!随着打点声和牵引罐笼的绞车运转摩擦的轰鸣声,我们踏进了下井的罐笼里;我用背紧贴着冰凉的笼壁,四下打量着到处都散发着凉意的铁家伙,心跳更快了。罐笼下沉的速度由慢变快!两头的风呼啸着灌进来,耳朵被灌塞的满满涨涨的感觉,最后,罐笼在慢慢减速之后终于稳稳当当的落地了,我赶紧咽了口唾沫,这是为了缓解耳朵内的压力——入井前哥们介绍的经验。耳朵果然如我的心跳一样顿时恢复了常态。
    罐笼出口的地方到处灯火通明,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温馨感觉。经过同事的介绍,我在走过的刷卡器前把脑袋往旁边侧了侧,听到了“嘀”的鸣叫声后,证明了刷卡的成功,这时候,什么东西在我的眼睛里都是新鲜的!走了一段路,转了两个弯,我们眼前出现了迎面凌空飞来、又反方向往回走的象自行车座子似的东西,我当即脱口而出:猴车。果然就是猴车,在工作中经常听说,几乎耳熟能详的猴车到底出现在我的眼前了。前面的同事们纷纷跨上去悠悠然远去了,不过这会子我却成了大家的重点保护对象了,几个哥们对我的关心简直是无微不至,就像国宝大熊猫的待遇了!:“脚下注意,手不要乱摸,你靠中间我来殿后等等”。在反复听了他们坐猴车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之后,我抬腿跨了上去,晃晃悠悠、慢慢腾腾的很舒服,我抱紧怀里这根把座子与头顶上方前进的钢丝绳紧密连接的铁棍,细细的打量着猴车的构造和结构、原理,不由得佩服设计者的聪明才智!看到前面的同事弯腰缩背的“猴”在上面的姿势,也为这“猴车”的取名叫绝。
    猴车经过漫长的直行、拐弯、上山、下山之后,我们在一处拐角的地方稳步下来,走向了一处没有灯光的巷道——只所以不亮灯,是出于矿上节能的考虑,如今“精细化”的管理在我们矿上已经落地生根了,随处都可以看到、感觉的到。这段巷道长长的,坡度极大,下的时候真是不方便,在大家的提醒下我步步谨慎、处处留神,生怕磕着、绊着!在一阵不短的时间后,我们拐进了另外一条巷道,并且顺着皮带机的转动声看见了从迎头运过来的原煤,也不断的见到了岗位上的工人们。   
           继续向采煤面进发,声音愈来愈大,那是镏子运转时发出的声响,在直巷里拉煤通常用的是运输皮带,在稍稍有弯的地方则是用镏子代替的。越往深处走,环境也越来越差了,空间变得狭窄,煤尘的浓度逐渐变大,并且同事给我介绍了头顶一袋袋橙色包裹的东西叫“防爆隔离水带”。是防止万一发生爆炸后波及面扩散用的,这些水带在冲击波的力量下会在瞬间洒下水来,形成多道水雾墙面,可以有效阻挡爆炸产生的威力的继续延伸!这会儿,紧张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上,并且随着我们进度的增加这种情绪在不断的加剧!
    我的问题也更多了起来,对巷道的名称、各类设备的用法和用途等,就连顶上的铁丝网的密度增大我也会问是不是危险?
    在路过的巷道内我们看到了有几条破旧的长凳子,同事介绍说这是井下开班前会的地方,我不由得感叹条件的艰苦!同事们说这里的环境已经很好了,你到了迎头就知道什么叫苦累了!这时候,尽管我们早就脱掉了棉袄,可还是热的厉害!又转了几道弯拐进的巷道更加狭窄!中间是运转的镏子,另一边是还未开采的厚实的煤壁,煤壁上还不时传来奇怪的响声!我们行走的这一边窄小的几乎抬不起头、迈不开步子!我早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我问到采煤面还有多远?同事回答,还得一阵子,这里的环境比迎头强多了!不过咱们矿的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我听后大惊!在这样窄小的地方别说干活,就是走路都困难,这么多的机械设施都是工人们用血肉之躯、用肩扛手抬的方法安装、运转的呀!这么多的环节都是工人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的!此刻,从我脑中迸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描写煤矿工人词语:粗犷、豪放、热烈、大度……我不由加深了对矿山、对井下工人的理解和认识,从心底深处产生了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逐渐理解了矿工的苦和累!我也想到了父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战在地层深处的光荣与伟大!我的父亲至今还在井下的岗位上工作着呀!
    正好有几名干活的工人经过这里,看到我们的情况后说:“你们没带口罩最好还是不到迎头去,那里的灰尘太大;再者说了,你们去的话,过道不方便还得专门为你们停车,又得影响生产时间!”……鉴于各种原因,我们取消了原来到迎头看看的计划,拐进了别的巷道准备返回。
    “真是不容易!”这句话是我今天下井最为直接的感受。我突发地问同事们:上级领导来矿上检查,是不是走走形式不到面上来?同事语气加重极认真地回答说:“不是,他们每次来都到一线的生产面上,比今天咱们的行程要走的多的多”!那不是很辛苦吗?对!是不容易!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对当今煤矿领导者的敬业精神和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
    一路上山、下山的确实累的够呛!再次遇到猴车,那股亲切劲是可想而知的!上的井来一帆风顺自不必说。
    是夜,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井下的一切深深促动了我、感动了我!一种强烈的崇敬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要用我手中的笔为我们身边这些开采煤炭、发掘热能的最可爱的人,发掘他们乌金般闪亮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14:03:54 | 查看全部
煤矿工人最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4 14:36:22 | 查看全部
他们真的很辛苦,真的值得你去写一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