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面对新的形势,企业的发展也必须要有新的思考和规划。虽然企业的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素质不同、行业地位不同,但是,都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那些已经度过了第一次或第二次生命周期的中大型企业,更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思考。根据自己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本文试提出“企业转型的十个思考方向”,仅供业界同仁们参考,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甚慰!
第一、营销模式的转型,要从单纯业务型转向目标利润型。企业的营销模式大同小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销量的变化,其结果往往会出现“量增而利减”或者“有量而无利”或者“量大而利薄”的现象。营销的本质是利润,这是不二法则。因此,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以利润目标为导向的营销就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职能部门的转型,要从职能管控型转向服务保障型。一般来说,很多企业的职能部门只注重“职”而忽略“能”。注重“职”的结果往往是不断增加管控的手段,最终形成的是管、卡、压的束缚,而注重“能”的结果带来的却是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形成的是服务和保障。
第三、企业文化的转型,要从简单地倡导型转向掷地有声型。企业文化的倡导固然重要,但是把倡导变为掷地有声的落实更加重要。企业文化不是花瓶,更不是描金,而是灵魂和凝聚。因此,要从点滴做起,从最基本的需要做起,从离企业最近的目标做起,发对那种假、大、空的形式,摒弃那种高、大、全的虚无追求。
第四、领导方式的转型,要从决策拍板型转向督导服务型。有效的领导首要的是决策正确,而高效的领导则是督导和服务。督导是适时的监督和指导,服务是为了达成下属要实现的目标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和保障。
第五、生产管理的转型,要从产能计划型转向经营保障型。所谓的经营保障主要在三个方面实现保障:一是销售订单保障,其中包括产品品质和安全库存;二是制造成本保障,即不突破确保利润的成本线;三是可持续发展保障,主要是产能的提升、工艺的改进、设备的更新、战略采购等。
第六、岗位职责的转型,要从岗位责任型转向岗位价值型。也就是说,要从教条而又抽象的所谓岗位责任的描述和强调,转向岗位价值的强调和提升。从干工作到做价值,从应知应会应做到必知必会必做,从被动到主动。
第七、市场拓展的转型,要从规模拓展型转向目标市场型。规模拓展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既浪费资源也增大机会成本。而目标市场型的拓展可以有效地集中资源利用资源。
来源:总裁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