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1|回复: 0

谁有花一万上清华的能耐

发表于 2009-12-10 11:27: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四川雅安名山县花费100余万元,选派100名领导干部前往清华大学开展一个月研修。官方理由为“有些干部思维方式太落后”。

   扬子晚报发表宋桂芳的文章:100余万,100名干部,对一个并不富有的县来说,也算个大手笔。为什么要培训?当地部门的说法是,有些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太落后了。落后可以学,为什么非要如此奢侈地去清华研修?这个问题暂无官方答案。但大致说来,无非是大牌的和尚更会念经。据我所知,地方领导干部学习的方式与途径很多,也不是没有小成本的选择,干嘛非得去清华转变思维方式不可?有人说,去清华学了收获不一样,那么,这些领导干部学到了什么?新闻里说,年轻的干部茅塞顿开,牢记了教授“民生+民主=民心”的说法——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一者,我们的地方领导干部对此般常识竟然如此欠缺?二者,千里迢迢去清华研修,就是花大价钱学得如此常识?类似这些道理,我想,不需要劳烦清华的专家高价来传授,随便请个高中政治老师估计就能说得八九不离十了。转变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是件好事,但好事也得经得起推敲与考量,尤其是在政府财政掏腰包的时候。当今,企业在招人时,总是要求有工作经验,多不肯轻易花钱招生手,因为不合算;那么,政府在用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早就看看其思维方式是否过于陈旧僵化,免得真正要其替群众办事的时候,还要拉到清华等地去高价回炉?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是责任,是义务,而不是福利,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修养解决,地方财政对此还是“抠门”点为好。不然,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公民素养培训是不是也可以一视同仁地埋单?

    小蒋随想:如果花一万块钱就能上清华,清华的大门早就被挤爆了。某些所谓的名校培训不过是挂着名校招牌的“三产”。其中,频频招惹是非的要数名校下属的“继续教育学院”。它们开办的天价“研修班”已被一些老板告上法院,被指挂羊头卖狗肉。“研修班”这类项目的运作往往被“外包”,请什么人讲课,预计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校方实际并不参与。校方当然不会白让“继续教育学院”用其招牌,它们通常都有分成协议。我曾接触过此类项目的推广人,他们的合作意向书不过是赤裸的拉人头、分提成。成功忽悠一名老板掏钱参加“总裁培训”,提成可达学费的40%。利用自身名气赚钱不是错,但名校允许这种“水货培训”大量存在,难道不担心杀鸡取卵?四川雅安名山县100多个干部通过什么渠道参加“清华研修”,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外人不好妄断。但在他们的办公室中八成都有这样一张照片——每人手拿一个大红证书,咧着嘴站在清华大学门口,整得跟“清华毕业”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