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2|回复: 2

警惕社会资金“脱实向虚”

发表于 2016-5-30 11:23: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部分上市公司跨界并购重组涉及VR、互联网金融等虚拟产业,偏离了原有的实业;不少省份大量资金“脱实入虚”,加剧泡沫、扩大杠杆,还助长了“一夜暴富”的浮躁社会心理,这些都值得注意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有约430家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涉及金额近2000亿元。部分上市公司热衷“钱生钱”的投机行为,值得注意。
  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自有闲置资金和超募资金,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6%之间,远高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虽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并没有触碰法律底线,但公司“挤破头”上市后,并未将融得的资金用于发展自身主业,往往“脱实向虚”去挣“快钱”。
  近几年,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适时做好预调、微调,市场间流动性是充裕的。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尽管货币供应充足,但很多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到虚拟经济甚至用于投机炒作。部分上市公司跨界并购重组涉及VR、互联网金融等虚拟产业,偏离了原有的实业;不少省份“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大量资金“脱实入虚”加剧泡沫、扩大杠杆,还助长了“一夜暴富”的浮躁社会心理。部分资金没有流入亟须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中,反而兴风炒作,助推了某些行业或商品偏离实际价值。
  从国外历史经验教训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诱因正是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离。在金融监管有所放松的背景下,当时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机过度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助推着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泡沫破灭导致国际金融危机。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挑战,而虚拟经济因“赚快钱”备受资本青睐,导致实体经济愈发融资难。资金脱实向虚、过度资产炒作,无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亟须做好制度规范和理性引导。
  首先,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如,在提高企业上市融资效率的同时,实施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防止“僵尸企业”留在虚拟经济部门吸收资金,引导资本流向那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优质企业;推进“新三板”分层尽早落地和制度创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真正的融资平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大抓手。
  其次,要通过打破刚性兑付,降低市场无风险利率,使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领域。要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买者自负、卖者有责”风险意识,通过打破刚兑,使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再次,通过创业基金、产业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加强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创业基金更多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促进高端科技成果转化。此外,鼓励金融创新,支持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加强规范管理,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唯有多措并举做好制度设计、加强规范引导,才能使资金更多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去,真正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0 16:48:32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企业事评版块欢迎各位老师快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0 16:48:49 | 查看全部
快乐传递.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