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一名进城务工的普通农民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超技能的焊接技师,他经历了20年的艰苦磨练。20年来,他在大大小小的电厂工程建设中,用掉的焊条可以装满一辆50吨重的大卡车;他所焊接的高压焊口,一次合格率均达到了惊人的100%,被质检部门喻为“样板焊口”。他,就是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焊工决赛金奖获得者——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三公司热机专业公司焊工班副班长、高级技师王共鸣。
    学徒农民工,立志要当优秀的高压焊工
    1995年10月,19岁的王共鸣走进了江苏电建三公司焊铆工程处,当上了一名电焊学徒工。刚刚接触到焊工工作时,他就被培训老师娴熟的焊接技艺吸引,仅有初中文化的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压焊工。当得知普通焊工和高压焊工在技术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时,王共鸣便更加勤奋地学习,下了班别人回宿舍休息,出去溜达,他却一个人在施工现场反复练习。有人笑话他“你一个农民合同工,还想以后有多大出息?”王共鸣只是憨厚地笑笑,可心里却憋着一股子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之后举办的各类焊接技能大赛中,他逐渐崭露头角,比赛成绩一次又一次刷新。尤其是在2005年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中,王共鸣一路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金奖,成为全国焊接状元,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攻克焊接技术难题
    20年来,王共鸣先后参加了扬州第二发电厂、华能太仓电厂、泰州电厂等众多工程项目的建设,虽然他已经集很多成绩与荣誉于一身,可总是工作在一线,在工程建设中,他认真对待每一道焊缝,力求每一只焊口质量合格,同时针对焊接新材料、新工艺,他大胆创新,为电力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王共鸣前往江苏田湾核电站,由于核电工程不锈钢管道焊接质量要求极高,而三公司焊工普遍对不锈钢摇摆焊工艺了解甚少,工程进度一再受挫。王共鸣不断练习,不断总结,终于摸索出一套成功的不锈钢摇摆焊工艺,得到了俄方专家的一致肯定,填补了国内手工焊接操作方法的一项空白。2005年7月,三公司首次承接的戚墅堰燃机工程,由于是首次焊接天然气管道,领导再次把这一重任交给了王共鸣,他还是一次次反反复复地摸索,终于找出了天然气管道焊接的窍门,为该项工程夺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拒绝高薪挖角,带出一批批高水平焊工
    王共鸣自身取得了很多荣誉的同时,在同行中的名气也随之大增,成为江苏电建三公司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曾经有很多单位想用高薪聘请他,然而都被他宛言拒绝了。
    饮水不忘挖井人,王共鸣深知是企业培养了他,造就了他,只有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才能够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因此他利用工程建设担当起了焊接导师的任务,毫无保留地向青年焊工传授技艺,努力为公司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焊接技能人才。王共鸣在三公司可谓“桃李满天下”,许多青年焊工都成了他的徒弟。而其中一批青年焊工在各类竞赛中出类拔萃,成为了公司焊接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记者 端木
来源: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