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24日,山东省淄博市中小学“新合作教育”课题研讨会在罗村中心学校举行,来自全市的近500名专家、教师,欣赏了罗村中心学校提供的14节“新合作教育”理念下的观摩课。
罗村中心学校的“新合作教育”课题研究始于2011年。5年来,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先后在省教学论坛、市课题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并承办了全区小学教学工作专题会,教师先后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生作品集《蒲公英的梦想》、《仰望星空》等6部。
一处乡村学校,成功的魅力何来?
民风——衣冠简朴古风存
在罗村镇九中附属小学二年级一班,张佳禾、梁鑫桐和同学们特别高兴,他们不仅全都换上了升降式的新课桌椅,还有了整修一新的“温馨餐厅”,电饼铛、冰柜等电器样样俱全。
“多亏了我们的‘罗爷爷’!”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说。
孩子们口中的“罗爷爷”是罗村镇瓦村村书记、淄博罗億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14年起,“罗爷爷”相继个人投资近7万元,为学校装修餐厅一个、更新课桌椅215套、更换教师桌椅14套,救助贫困生58名,资助村里走出的大学生23名……
而“罗爷爷”是罗村镇崇尚教育、捐资助学各界人士中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镇党委政府投入近两千万元,新建了罗村中学综合楼、罗村镇中心幼儿园,改造了罗村中学、中心小学、聂村小学、实验小学四处塑胶运动场,建设了录播教室、一对一数字课堂,更新微机312台、大屏幕投影28套……
罗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深入学校解决问题,有的为学校粉刷校舍,有的为学生捐献书籍,有的为孩子们更新桌椅……爱心企业先后设立了中铝奖学助学基金、重山集团爱心资助金和教育奖励金等。
一方水土一方人。罗村镇淳朴的尊师重教之风,在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也营造了罗村大地浓郁的文化氛围,孕育了罗村教育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壤。
教风——教改潮头千帆竞
“请写完生字的同学,拍照上传,让同学们一起欣赏。”在54岁的语文教师王成强的语文课上,学生们人手一块平板,正在饶有兴致的将自己书写的生字拍照上传。
这是罗村实验小学“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课堂上的一幕。该校是全市18家“智慧教育项目实验学校”中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实施“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不分老中青,参与热情高涨,积极探索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的使用方法,不断摸索将一对一数字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以课题建设为依托,营造全员教研氛围,是罗村中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点。目前,罗村中心学校共有省市区级课题12个,每个课题组有规范的学期计划,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学校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为凝聚镇域教研力量,实现镇域教育一体化,中心校又着手建立研究团队,相继成立了海量阅读团队、一对一数字教学团队等,并设立了“韩兴娥海量阅读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在团队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学习,共同进步,充分发挥了团队“传、帮、带”的辐射作用,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风——万紫千红满园春
“不错,不错,农村孩子能刻出这么精美的瓷盘,真是了不起!”省教育均衡验收小组的专家啧啧称赞。
“小刻刀,大手笔,希望你将来成长为一名刻瓷大家!”市关工委一行20余人赞叹不已。
在罗村南韩小学的刻瓷社团活动室,一批又一批的客人留下了一句句赞美之词。
成功的教育不是选择学生,而是让学生选择教育。罗村中心学校秉承“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社团建设作为学生发展的第二轨道,大力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共成立学生社团70余个,每周通过“快乐星期三”进行学习培训,每学期开展校园艺术节进行“人人有特长”星级验收,每学年举行学校展示交流活动进行“校校有特色”等级评价,逐步形成了“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长效评价机制。学校连续获得市“百灵”艺术节、区“小星星”艺术节等多项比赛一等奖,并承办了全区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研讨会。
“根植在崇文重教的罗村大地上,实现教师从教书匠到智慧教师的转型,实现学生从单一到多维综合的评价,才能让师生实现自我、拥抱幸福。教育生活没有‘苟且’,只有深层的思考和能够让师生到达更有诗意的远方,乡村学校也应拥有一种优雅诗意的生活。”罗村中心学校负责人如是说。
闫盛霆 路宝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