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沈阳市出台新政策后,将有更多的技术人才留在沈阳,更多有用的人才留在这里,这是巨大的吸引力,对于新兴服务业中的技能人才也是一个利好的政策。”
“取得沈阳户口,能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居民是每一个外来人口梦寐以求的事,此举为一些有成就、已经或者打算长期在沈阳发展的人,打开了绿灯。”
——辽宁大学社会学教授周铁生
本土人才落户新政
中专以上学历直接落户
1    放宽企业引进人才落户政策。对取得中专以上学历的企业引进人才,不用实行积分,直接办理落户;对其配偶及未婚子女等家属,户口可迁入我市
2    鼓励投资兴办企业者落户。在我市投资兴办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0万元以上,准予投资者本人、配偶及未婚子女落户
3    鼓励生产企业技术人员落户我市。对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等国家承认的相应专业技能证书的人员,可按人才引进落户我市
4    对生产企业引进人才落户我市的,除按规定由市局受理的以外,可直接到落户地派出所就近办理;对手续齐备的,开通“绿色通道”,即来即办
外籍人士居留新政
随行家属居留期限一致
1    对因洽谈、合作、签约、采购、设备维修等商务活动急需办理出入境证照和临时身份证件的企业人员,将开通加急办证的“绿色通道”
2    对企业紧缺急需、贡献突出、高级管理等方面的外籍人员,根据需要可签发有效期五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3    对于信誉良好的已备案企业外籍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可签发有效期两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4    为企业外籍就业者的随行家属签发与就业者期限一致的居留证件
5    建立重点涉外企业邀请来沈商务考察外国人口岸签证办理工作机制,对应邀来沈从事紧急商务、工程抢修等事务的外国人申办口岸签证做到随到随办
创业创新,离不开一个“人”字。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120万外来人口在沈阳工作、生活,他们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力军。
为促进沈阳经济发展,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沈阳市公安局出台了《服务经济发展50条措施》,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人才落户新政”“外籍人士居留新政”,将会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国内人才集聚于沈阳,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之中。 
重服务
上门为外籍人士做办证提醒
沈阳机床是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企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外籍人士到企业进行洽谈、合作,这里是全市外籍人士最扎堆的地方之一。
5月26日,市公安局召开“进企业,送服务、保稳定、促发展”座谈会,会上沈阳机床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关锡友提出焦虑的难题:“我们企业里有480名外国专家,平时老外们工作太忙,办理出入境手续很不方便,有没有新政策可以帮助这些外籍人士……”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合资企业落户沈阳,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人员的出入境签证申办业务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办事人员对办证手续不太了解,不仅影响办证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运作。
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当即拍板说:“服务经济发展是我们沈阳公安机关的中心警务、首要职责。沈阳制造业企业外国人多,‘出入境企业办事点’已经开建,以后会有民警上门为外籍人士服务。” 
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市公安局在“进企业,送服务、保稳定、促发展”活动中,各区县(市)公安机关将在大型企业中设立警务工作站,设立出入境证件管理方面的民警,解决外籍人士办理居留许可方面的难题,同时上门为即将到期的外籍人士做提醒服务。
出新政
催生草根创业进入“好时代”
辽宁大学沈北校区西门门口,“蓝海豆浆坊”里,不时有客人推门进来,老板是90后的吉林省靖宇县打工仔李秀。
李秀在创业之初,投资数万元开了间“豆浆吧”,目前已发展出系列“养生饮品”,花生浆、核桃浆等应有尽有。如今生意不错,特别是外卖火爆。
然而,他并没因此而满足,他想注册成立“豆浆公司”,并注册企业商标。然而,由于他不是本地户籍,在企业注册、贷款等方面遇到瓶颈。
“我非常渴望成为一名沈阳市民,但因为没有在沈阳买房,所以没有落户口。”李秀说,不久前,李秀身边的朋友给他介绍的几个对象都“吹了”,原因是女孩和家长一听说他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沈阳户口都对他亮起“红灯”。
有这样窘境的人不在少数,老家在江西农村的孙伟铭进入沈阳市已经第9个年头了。他是沈阳普拉纳酒吧的一名高级调酒师,曾经参加沈阳市举办的技能大赛,获得过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大赛后,孙伟铭又拿到了几个国际认证的调酒师证书。虽然他的技能出众,但就因为没有户口,还只能“暂住”在沈阳。
市公安局出台《服务经济发展50条措施》的新政后,像李秀们这样的外来草根创业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措施中规定,鼓励投资兴办企业者落户。在沈阳市投资兴办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0万元以上的,准予投资者本人、配偶及未婚子女落户。
终圆梦
更多外地技工成为沈阳人
在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上千家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刘杰是一家企业的车床工,熟稔“车钳铆电焊”等作业,来沈阳10多年,属于资深“沈漂”。和刘杰周围的很多外地同事一样,得知市公安局出台《服务经济发展50条措施》他们很兴奋。“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外地人落户沈阳不再是梦,只要是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我们一样可以落户沈阳,而且稀缺人才还可以将家人的户口迁来。”刘杰说。
同为“沈漂”的周勇来自于黑龙江省农村,他在市府恒隆广场工地当建筑监理,“一晃来沈阳快20年了。我参与过沈阳市许多大工程的建设,我在全运村做过水系施工,在‘大钻石’(盛京大剧院)干过钢筋活儿,在二环路高架桥还做过桥墩施工。我们很爱这个城市,真想一辈子在这里生活。”周勇已在沈阳结婚生子,但尴尬的是,他还不是沈阳人。像他这样的外来务工群体在沈阳市有120万人,而且很多没有户籍的外来人都面临着小孩上学乃至参加高考的问题。
“落户新政策出台了,我看了《沈阳日报》的报道后,我和媳妇高兴得睡不着觉。”刘杰觉得这是一件可喜之事。
这几年,这些外来人从零开始的“传奇”故事越来越多。未来他们将以沈阳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更多的城市建设之中,继续书写这个城市最为光辉的“传奇”。
来源:沈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