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7|回复: 1

学生绑票案说还是不说?

发表于 2009-12-13 15:11: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学生绑票案说还是不说?深圳连续发生小学生被绑架案,相关消息以网络和短信传播,有传言称两名学生已被“撕票”。对此,公安机关没有主动公开信息,警方知情人士说,大部分绑架案都成功解救出了儿童,家长不用过于恐慌。

    东方早报发表杨于泽的文章:在一些人看来,民众乃“乌合之众”,把小学生被绑架的真相告诉他们,他们就会产生恐慌,出现非理智行为,导致社会不稳定。他们信奉一个古老的教条:有事就得秘而不宣,千万不要让群众知情。从积极的意义说,警方信奉“只做不说”的原则,安全要加强,但避免大肆声张。事实上,深圳警方已开始加强校园周边安全了,用古语说,这叫“讷于言而敏于行”。但秘而不宣的结果,是内幕影影绰绰,警情甚至有了一种神秘感。警方回避了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是一个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革命的时代,官方可以守口如瓶,但电信网络、互联网传播渠道四通八达。官方秘而不宣徒添神秘感,从而勾起更多人的“求知欲”——面对官方态度,产生更多怀疑、猜测、焦虑和不满。就算群众怀疑、猜测、焦虑、不满了,这也谈不上是什么“恐慌”。深圳的家长们得到有小学生被绑架的信息后,只不过是对自己的孩子更加牵挂,对社会治安有了更多疑虑,并且有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举措,这都是合情合理的反应。既然合情合理,就不是非理智的,也就不是“恐慌”。我们不妨假设,有关部门把真相告诉群众了,结果会怎样?结果不过是,群众强烈要求警方采取措施,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而不会是一起“恐慌”起来。不是群众在恐慌,而是有关部门在恐慌,他们在胡思乱想群众知情的后果,而实际上群众的“恐慌”只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他们习惯于自我计划、自由行动,害怕群众给他们施压,“破坏”他们的“工作计划”。

    小蒋随想: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所有的事都要说,还是有选择地说,可说可不说要不要说,其中的分寸并不好掌握。在威权治理的惯性思维下,行政者爱搭不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事已有很多。行政者不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对事故掩盖子的自我保护,又有源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政思维;一方面怕给更高层领导“找事”,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百姓给自己“找茬”;更由于,某些行政者与相关事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出多门”下,许多部门都对某些问题负有责任、又都在推卸责任,有些事根本说不清,如果说只能是暴露行政内部的纷乱“家丑”。所以,对于问题,某些行政者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这与表功时的口若悬河截然相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一个表层的东西,它无法解决行政者不说的深层“难言之隐”。有些事是被捅出来了,被网络与短信放大了,因而不得不说,至少得说几句。谁知道还有多少事件没被曝光、被大化小小化了?如果群众不知道,某些事似乎“从未发生过”。说到底,某些官员赌的就是这个。


(责任编辑:贾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16:58 | 查看全部
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所有的事都要说,还是有选择地说,可说可不说要不要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