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看点6:唐朝文化瑰宝——邢窑 |
“邢窑凝结了唐朝最宝贵的文化精髓,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级瑰宝”邢台市邢窑研究所所长张志忠介绍说,“复兴邢窑的使命要考依靠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代表唐朝这一鼎盛时期的陶艺得以传承……” |
“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正是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因此,邢窑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对邢窑的历史地位,年逾9旬的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专家叶喆民如此评价。 |
至唐开元时,邢窑和越窑一青一白并驾齐驱,获得“南青北白”的美誉。唐代陆羽《茶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
看点7: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定窑 |
与汝、钧、官、哥并称为“五大名窑”的定窑,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烟火一经从河北曲阳烧起,就曾令南北瓷窑争相仿效,形成了以“白花美”风格行世的定窑窑系。 |
定窑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其刻花奔逸、潇洒,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华贵雅典,秀美娟丽。元末的金戈铁马使兴旺发达的定窑惨遭劫祸,定窑工匠随时局南流,窑址沉寂为黄土一抔,烧制绝技随之失传。 |
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定窑进入复苏时期。以陈文增为首的曲阳定窑人,40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经千万次研究实验,终突破定窑原料配比瓶颈,打破工艺技术壁垒。定窑,这朵尘封800多年的艺术奇葩在馒头窑熊熊的炉火中始得涅槃。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迄今已有40年恢复与生产的历史。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定瓷研制生产厂家,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定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公司在以陈文增大师提出的“定瓷文化新概念”为指导原则,使定瓷传统工艺向当代艺术瓷、日用瓷成功转轨。研究成果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委金奖、国家知识产权局金奖及全国专利技术金奖等。多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 |
[table=100%,#ffff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