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暨第二届重庆市“高新杯”众创大赛自启动至今已过去1个月。在过去的30天里,这场盛典掀起了重庆创业圈的火热浪潮。大赛组委会连续走进的50个高校、众创空间,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市创业者递出了橄榄枝。据统计,在本次创新创业大赛中,重庆的团队组报名数量已升至全国第2。
1个月报名数量突破600个
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服务中心、重庆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暨第二届重庆市“高新杯”众创大赛自5月上旬正式启动以来,引起了重庆创业圈层的强烈关注。各区县创业项目纷纷积极报名参赛,甚至有部分区县组织区内企业抱团报名,并给出丰富奖励予以支持。
本次大赛不仅报名数量多,且项目涉足行业广,包含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创意、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多个行业。截至昨日,组委会已收到报名项目655个,其中,企业组报名174个、团队组报名481个,整体报名数量走在全国前列。尤为惊喜的是,重庆的团队组报名数量更是西南片区第1名,全国范围内位居第2,仅次于深圳市。
多方联动掀重庆创业热潮
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报名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多方面努力的累积。
一是政府重视创新创业大赛,在宣传推广上下了极大功夫,广告力度覆盖面非常广。不仅重庆各个纸媒都踊跃参与报道,许多新媒体平台也会时常推送。同时,还在地铁、火车站、候机厅、高速路等多个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覆盖了平面广告,力争让重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各个众创空间都能看到本次大赛的相关信息,这样高密度的广告增强了大赛影响力。
二是组委会每天都会组织至少2场“走进高校/园区/众创空间”大赛宣讲,直接深入到创业群体,为他们阐述大赛细节。经统计,在过去一个月,宣讲团队已走访了近50个场所,包括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重庆COSMO成长工场等多个大学、园区。
“根据不同宣讲场地,我们会邀请部分创投机构合伙人、专家导师为创业者解析时下创业热潮、分享成功案例,激发他们的参赛热情。此外,会举办一些落地活动作为辅导之用,如上周五,就邀请了一位投资者对九龙坡区、高新区的参赛者进行了一场赛前培训,解析商业计划书的注意要点。”上述负责人表示。
同时,政府设置了十分丰厚的优胜奖励。大赛奖项分为参赛奖项和组织奖项,共75项,最高可获得10万元现金奖励。获奖团队或企业除了获得奖金外,还将获得国家、市级、区级等不同层面的政策奖励。“报名的火热与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给与的政策及鼓励密不可分,正是在全市创业氛围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各个出色的创业团队纷纷崭露头角,大赛的举办才能如鱼得水,并收获一批优质报名项目。”该负责人说。
尽管目前只处于报名阶段,但大赛的最终目标是为打造出重庆创新创业赛事的“金字招牌”,让重庆的创业圈层树立主流意识,抢占核心地位,成为区域创新创业展示的大舞台,以此让创新创业氛围更加火热。
区县助推创业大赛迈向高潮
如此大力度的全面推行,激发了重庆不少区县的参与热情。据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各主城区报名十分火热,其中,渝北区整体报名数量达到244个,在全市报名数量中排名第一;九龙坡区报名数量达113个,在全市报名数量中排名第二。此外,沙坪坝区以64个的整体报名数、涪陵区以49个整体报名数、南岸区以43个整体报名数、渝中区以23个整体报名数、万州区以21个整体报名数、巴南区以19个整体报名数、江北区以15个整体报名数、永川区以9个整体报名数进入全市报名数量前十名。
为了鼓励创业者的参赛热情,助推好项目获得更多机会与培育,重庆高新区针对本次大赛积极准备了许多额外的“帮扶”政策。如,获得重庆赛区决赛或者全国行业赛总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创业团队在比赛结束后6个月内入驻重庆高新区的,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和30万元的启动资金;获得重庆赛区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在比赛结束后6个月内在重庆高新区注册的,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的资金资助。
“如果是高新区的项目能进入决赛,重庆高新区创业种子基金予以30万元免息贷款或者20万元公益参股支持,并通过重庆高新区科技金融平台授信50万-500万元优惠贷款;进入复赛的项目,我们会协助其争取市级计划项目支持,优先推荐并协助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图 衷敬睿
□焦点
如何才能撬开复赛大门?写好商业计划书是关键
参赛选手要想在创业大赛中走得更远,吸引评委及导师注意,首块“敲门砖”就是初赛进入复赛的商业计划书。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初赛时评委将率先通过看选手们的商业计划书淘汰一批项目,因此,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将十分关键。
海能创投高级合伙人彭忆在近日的赛前培训会上坦言:“2016年已经不再是创投元年,投资热潮已经过去,投资变得越来越谨慎,我们会认真审视商业计划书里的每一个细节,看这个项目是否真的具备投资优势。”
彭忆提出,初赛的商业计划书需着重突出几个要点。首先是项目名必须精准清晰,计划书中的简介部分最好能一句话或几句话描述出来,包括面向什么客户群、解决哪些问题、主要功能有哪些等;二是需描述出用户使用该项目时的具体场景;三是要清晰定义项目适用的用户群和目标客户。
“此外,还需列出用户对产品的粘性有多少,使用频次如何,是否能吸引用户反复使用。项目的功能描述也不可或缺,必须在计划书里阐述清楚项目的核心功能价值、独特卖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评委会根据你项目的价值、是否具有独特竞争力进行评估。”彭忆表示,市场规模、项目的增长模式、盈利模式也必须出现在计划书里,缺一不可。
□链接
去年参赛选手今年报名再战
重庆城雕院今年是第2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去年报名的3D项目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的调整与实践后,他们以“D创客”为名报名了本次创新创业大赛。
“去年参赛让我们收获很大,不仅仅是名次的问题,而是通过参赛,跟很多同行和资深专家沟通交流,让我们无论从团队打造、还是从商业模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今年决定再次报名参赛。”城雕院总经理唐宁渊介绍,今年项目的主要方向是在小学范围内推行创客教育,打造“创客教室”。“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讲创业,但如何将创业落到实处却是难题。校方没有创客资源,也没有专业导师,却有场地。我们和小学接洽,由学校提供教室,我们提供1台3D打印机、50台平板电脑和9款建模软件技术,在教室里摆放一些例如机械手臂、机器人、小型的高新设备,这样组成一间创客教室。我们向学校提供专业人员来讲解课程,并教小学生们如何操作设备、软件。”
唐宁渊介绍,这间创客教室在每天放学后有一个小时的免费授课,教学生如何亲手做3D打印。“普及课是免费的,但如果学生们想要拿3D打印出来的成果就需要付费。这也是我们主要的商业模式。”目前,城雕院已与包括鹅公岩小学在内的3所小学达成了合作。
对唐宁渊来说,再度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与去年大不相同。他表示,去年参赛,企业没有拿得出手的数据,在想法思路上也没有今年明确。经过去年参赛时导师的提点与指导,城雕院梳理了商业模式,并重新研发了软件。“我们今年参赛已经带好了包括学生家长及学校的接受度、从免费到收费的转换率等数据,加上去年的参赛经验,希望今年能够进入决赛。”
来源:重庆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