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河钢宣钢检修公司职工王建军与翻花艺术的不解之缘
“这是漂亮的小花帽,这像不像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卫星,有可下五洋捉鳖的潜艇……”河钢宣钢检修公司焦化机械作业区检修五组职工王建军那立意奇绝、编功精湛、童趣盎然的翻花艺术实为巧夺天工之作。
2016年5月份,张家口市宣化区电视台对翻花作品作了采访报道,让他一时声名鹊起,成了古城宣化的一位名人。
结缘翻花艺术
今年48岁王建军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在十一、二岁,就开始跟着姑父学编制翻花。刚开始,学的是粗编制,只是简单的编制九连环。那时的他朴实地认为,能够把九连环编好自己就心满意足了。后来,姑父告诉他,只是单纯地去编九连环并不是一个翻花艺术的全部。一场对话促发了他无限的思考,促使他突然顿悟并终身投入。之后他兴趣愈加浓厚,学了更多的编艺。工作之余,热爱翻花艺术的王建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手工艺品制作上,他还独创了“外镶插花”编制技术,从跟在师傅后面学习,到自己能够“单打独斗”,他心里很是自豪。
接触翻花的时间长了,王建军的编制速度也快了。在采访现场他演示了编制翻花的过程。只见他手拿一根细钢丝,一会变成一个小圆圈,一会变成一个半圆形然后娴熟地串起,而后打结系紧,如此反复……仿佛这些钢丝都被施了魔法,不一会儿工夫,一个巴掌大的翻花就编制成了。常年的编制已经使手指王建军严重变形,伤痕累累,新伤遮盖了旧伤,但每当看到一根根钢丝通过自己的“穿针引线”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他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仿佛什么疼痛都是值得的。
“创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够用,每天下班后确实很筋疲力尽了,但是挡不住自己的这份挚爱”。憨厚的王建军平时话语不多,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总会会变得游离而紧张,只是当他与那翻花做无语交流时,才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
迫于生计摆地摊
王建军是一个接近知天命的男人,在单位,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是同事公认的业务骨干;在家里,他孝敬父母、爱妻教子,是人人称赞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平凡琐碎的生活里,他在点点滴滴处演绎着感人的亲情故事。他总有用不光的精力、用不完的劲儿,似乎身体里蕴藏着无尽的能量。他常说:“男人的成熟,是懂得学会承担家庭的责任。”他的家在农村,家里有妻子、一双女儿、和年迈多病的老父亲,为了跟父亲治病,无奈之下,他把翻花拿到街上摆开了地摊。
“刚开始生意不好,两三个月没开张,但不气馁,我相信总会有人认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提起那段艰难的日子,王建军脸上掠过一丝感伤,“上了年纪,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现在总算是熬过来了”。
传承技艺回报社会
他对翻花的爱,根植于对传统文化、传统手艺的执迷。为了把翻花这项非遗产业传承给下一代,几年来,将自制的百变花样,形式各异的益智类玩具送给各个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开发智力。并无偿参与宣化区电视台组织的翻花艺术进校园活动,义务免费给中小学生兴趣小组上翻花课。
在他看来,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顺应规律,因势利导。不论是物质空间还是心理空间。“我只是想开辟一块净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静静地、快乐地、符合规律地成长。”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六一”前夕,王建军将自制的360件益智类玩具送到张家口市宣化区庞家堡镇白庙小学献爱心。在赠送现场,王建军一边演示着自制的益智类玩具百般变化,一边形象的描述出每一个形状所代表的事物。让不同年级学生亲自动手开发智力,白庙小学的学生们个个兴趣浓厚,全身心的投入到益智类的玩具的智力开发中。小学的校长、老师们对王建军的爱心赠送表示深深的感谢,对宣钢职工的高尚情操给予高度赞扬,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如此青睐,他很有满足感、成就感。
据王建军介绍,他多年自我摸索悉心研究,将玩具的种类按照年龄阶段分为不同等级的益智类等级,有适合低年级孩子玩耍的,也有适应高年级开发智力的,一个看似简单的益智类玩具最多可变化90多种花样,有利于孩子们的智力开发。
传承的困境
“编制翻花作品,掌握技巧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悟性,另外,从买原材料、再到编织,制作一个普通的作品对于初学者通常都需要一天,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要让现在的年轻人静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对笔者说。在谈话中他也对传统翻花手艺的面临失传深藏担忧。为了传承发展翻花艺术,他曾在幼儿园教孩子们玩翻花,随后又在庞家堡镇白庙小学建立翻花教育项目。还好,伴随着他编制技术的名声鹊起,已有不少认识不认识的人慕名前来向他讨教编制翻花的技巧。
有梦想、有爱好,并为实现这些“梦想”而乐此不疲,相信王建军一定会在他的翻花世界里开出绚丽多彩的花团,一定能够编出人生的精彩和一片新天地。(张忠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