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5年以来,光明新区先后成立了两批共9家众创空间。去年5月,第一批5家众创空间智慧时间、智能制造、智能自行车、光明时尚、尚源内衣挂牌成立,今年4月又有江浩、V+、黑科、华强创生态等4家众创空间通过审批。除此之外,还有实验学校创客萌工厂、精华创客、星星屋创客实践室、开心小农场创客实践室等4家创客实践室在校园里大放光彩。可以说,光明新区在推动创客运动上不遗余力。创客文化的兴起也映射出新区政府在谋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
晶报记者张国防刘宇斌通讯员蒋怡/文、图
立足优势基础谋发展
一直以来,光明新区制造业发展迅猛,尤其内衣、模具、钟表三大行业远近闻名。然而面对“互联网”这一新时代潮流,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显得略微滞后,缺少专利的传统企业很难在互联网浪潮中站稳脚跟。这个时候,“创客”这个集群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创客群体为支撑,传统产业可以借助创客的奇思妙想实现自身转型升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前光明新区就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政策研究所”)对光明新区的产业情况、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推出了《光明新区创客运动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报告。在报告中,中科院政策研究所就光明新区创客运动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做了详尽分析,并对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中科院政策研究所张理茜博士此前曾表示,创客是传统制造业与设计业的一个结合点,既需要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也需要创新设计的动力,而光明新区本地产业发展基础是钟表、内衣和模具三大产业,融合制造和设计的产业特征为创客运动在本地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调研报告指出,深圳建设“创客之城”为光明新区建设全球创客中心提供机会窗口,不论是开源硬件运动的兴起,数字制造技术的进步,还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都为创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新区的创客运动发展仍然存在短板,调研报告认为,新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不完善,不利于创新要素的聚集。同时,本地创客文化仍然薄弱,创客产业链条也尚未形成。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中科院政策研究所为光明新区提出“后发开拓,平台聚集,产创结合,合作共赢”的建议。同时建议新区立足优势基础,面向未来产业,汇集全球创新资源,吸引全球创业人才,打造最具活力的创业空间,使光明新区成为深圳创客之城的领头羊、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旗帜。
创客与产业转型相结合
“光明新区有着自身的优势产业,结合这些产业推动相关创客的发展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科技服务业协会秘书长牛多佳告诉记者,在创客的发展中资金仅是一个方面,产业资源则是另外一个方面。许多创客拿到投资就去做事了,但是缺乏产业资源的嫁接,创业的过程也会很痛苦。新区有着庞大的制造业资源,做好这方面与创客的对接将会给创客许多帮助。
《光明新区创客运动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报告中也指出,新区可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创客运动发展的协同演进,将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创客运动有效结合,强化创意设计和品牌培育,推动光明新区钟表、模具和内衣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向智能穿戴、先进制造、时尚创意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升级。与此同时,调研报告还建议新区充分发挥华强文化和招商局大项目的带动力,由政府牵头在其落地区域租赁或自建办公场地,建设集开发与交流、元器件供应、硬件孵化、生产等为一体的全国特色创客中心,为创客提供一个低成本的优越工作环境空间。
针对光明新区众创空间的长远发展和规划,中科院政策研究所经过深入了解和调查,也提出了十分专业的建议。该所认为,新区可以成立专门的创客创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球创客中心建设和创客创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考核。同时通过完善投融资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健全人才政策、打造品牌效应等措施深度挖掘创客资源,打造具有光明新区特色的创客效应。
来源:深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