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德鼓励世人说“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
习惯是习以为常、惯性反射德意识行为。好习惯让你活得更好、更精彩、更成功;怀习惯让你的生命打折扣,甚至可能会让成功变成失败。习惯可以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也可以是有意识地去追求养成的。坏习惯可以经过努力而改掉,好习惯也同样可以经过努力而养成。
如果我们对习惯的养成有更好的认知和了解,然后又能清楚地选择自己的好习惯,那么就已经跨出了成功路上的第一步!
丹尼斯.魏特利的一首《习惯诗》:
你可能认识我,我一直是你的伙伴,
我是你最好的帮手,也是你最大的负担,
我可以督促你,也可以让你一败涂地。
我随时听从使唤。
你还不如把大部分的事交给我处理,因为我做事的速度很快,
只要你提出要求,我还可以每次都用这样的方法做事。
我是最容易管理的,只要对我严厉一些就好。
告诉我你要的是什么,在练习几次之后,
我就可以毫不思索地达成目标。
我是所有伟大者的仆人,也是所有失败者的仆人。
我造就了所有的伟人,以及所有的失败者。
我精密如电脑,且聪明如人类。
对我来说,两者没有什么不同。
对我放松,我就毁了你,对我严格,我就让你出人头地。
我是谁?
我是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就享受它的的信息。
成功者往往有失败者不喜欢的工作习惯。
第一辑:习惯之藤与命运之树
习惯总在不经意中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你下决心要改掉自身的某一种坏习惯时,一开始似乎很容易做到;而一旦你放松警觉,自以为已经改掉的坏习惯又会马上浮现出来,继续为你招惹麻烦。
生活中有太多“因袭而成”的习惯,造成我们无法看清自己。不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不够明亮,看不到“习惯”在我们身上的滋生,而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于审视自身以外的人和事,而甚少内视自己的心灵世界。因而,“蛛网之微”的习惯,就在我们心底蔓延,直至长大为“钢缆之巨”的怪物,牢牢地束缚我们的思想恶化行为。
导致我们犯错误的是思维“定势”。它在很多时候使我们的眼光变浅了,变窄了。思维定势使得我们只看见璀璨的星星,而忽略了其后的天空和更为广袤的宇宙。
如果你总是习惯于生活在一种“定势”之中那么,你的生活便鲜有变化和创新。笛卡儿说:“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他是在告诫后人,要有所进步,首先必须打破一切定势,否则就会永远停留在陈旧的过去里。
当人们没有生活上需要的压力时,便会习惯于所处的环境状况,满足于现状,因此就无法发挥一些与生俱来的潜能。
人生就象一根弹簧一样,你如果不给它施压,它就会一辈子寂然不动;但如果你不断地压缩它,它就会跃然跳动。有了压力,才会有弹性,而有弹性的人生,才是自然的和进步的人生。
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贪欲不仅让我们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这就是习惯,它总是让人们在不停地后悔。最后,连“后悔”也成了一种习惯。
“破窗户理论”认为,既然是坏地东西,让它再破一些也无妨。在许多人的习惯意识里,完美的东西,大家都维护它,舍不得破坏;但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加速它的损坏程度。这种习惯表现在对待自身的态度上,或许就叫“破罐子破摔”吧。
目标稍微下调一点,稍微脚踏实地一点,眼前定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很多时候,我们就因为习惯于在高处寻找突破口,而不习惯“下调”自己,所以,最终让我们的人生滞留在原地里,扑腾着,扑腾着,耗尽了气力!
第二辑:不要为难自己
其实,昨天就好比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则象是一张期票,只有今天才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请牢牢抓住你所能抓住的时刻吧,别再让那一根根虚无的绳索套牢了你的手脚和脖子。
不管过去有多少失意和懊恼,不管未来之路还将多艰难,但它们对于今天来说都是非现实的存在。如果你还是拘泥于以往的习惯,不能善待今日,你将会永远留在对过去的懊恼和对未来的忧思之中。
不难为自己,轻松地为今日而活,这是你改写人生的第一堂“习惯”课!
生活的沉重,是由于我们习惯于把每一份责任都压在心里,一份一份地累积,我们的心焉能轻松起来?
人的一生确实必须担负起许多的责任。但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生不可推卸的重负尽可能地只扛在肩上,而不是都压在心间。只要在心里留下足够大的快乐空间,即使肩负重担,也能哼着小曲逍遥前行。
心解脱了,整个人也就轻松多了。
第三辑: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通常分为“空间换位”和“时间换位”,两种,,前者要求我们多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以避免因伤害到别人进而损害到自己;后者则要求我们多从未来的角度审视我们今天的行为,以避免“短视”和“走捷径”的现象的发生。说起来这些“大道理”,让无视它的人吃尽了苦头,而让少数懂得活学活用的人成了最后的赢家。
第六辑::掌控自己的心灵
人的一切都是由心控制着。心里面健康了,你的身体自然会健康,你的一切自然也会都跟着健康起来。
欲望,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次偶然的出现。成功者能识别并漠视它;正在向成功努力的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它的漩涡中挣扎;只有平庸的人追随着它一步一步往深渊里跳。
借口,是随侍在“欲望”左右的辩护者和开路者。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人,一定是不随便为自己找借口,或者想方设法避开诱惑的人;而总是被自己的欲望所俘虏的人,一定是那些总是习惯于为心中的欲望作自我辩护的人——在欲望面前,他们总能为自己找到千百种接受的借口。
第七辑:突破最后的“瓶颈”
许多人在人生路上,总想不断提升自己,这原本是好事。但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耐力,从而被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卡住了。而很少有人再往前冲,直到突破那最后一道与成功只有一线之隔的“瓶颈”!
记得居里夫人在她得到诺贝尔奖时,只说了这样一句话:“I did what I could.(我已竭尽所能)”是的,只要竭尽所能,你一定能破“颈”而出!
很多人害怕改变,而习惯于现状。面对改变,他们时常会感到莫大的压力,甚至是恐惧。他们愿意在习惯了的现状中慢慢死去,也不敢在改变后再获新生。
其实,突破舒适的范围,暂时失去安全感,是为了更长久的真正意义上的舒适和安全。人,只有在感觉不习惯时的时候,才有可能是成长的时候!
尽己所能地奔赴终点,最后就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许多人习惯于在出发前总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胜算”,如果觉得没有太大的希望,就干脆放弃。他们哪里知道,“终点”对于每个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能力上的标识,更是一种个人意志的检验。
放弃,就意味彻底失败;坚持,则首先体现出一种完美的人格。
有许多人,就因为一生都习惯于走最短的路,结果每每走进死胡同,把大好的时间和年华都浪费掉了。人生需要走些弯路,人生不要怕走弯路,但有一个前提:走弯路是为了走更快的路。有时候,“退”是一种“进”的智慧,一种无惧于失败并能将失败改写为成功的大气度和打智慧。
不少人习惯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将自己生命的支点架在别人身上,因为他们觉得独自支撑下去实在太难太苦了,倒不如找个“肩膀”靠一靠,缓缓劲,然后再另做打算。可是,他们并没有想到,别人的“肩膀”靠起来可能比较容易,但要再离开别人的“肩膀”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习惯了“靠”的舒适,就再也没有勇气和决心去独立承担什么事情了。
人,必须要学会掌握命运。命运如同掌纹,虽然弯弯曲曲,却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不失去那个自立、自信、自强的支点,在更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写就一个大大的“人”字。
例子:
成功的“四字箴言”
一次,牛津大学办了一个题为“成功者的忠告”的讲座,邀请丘吉尔前来演讲。演讲的那一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的记者都到齐了。
丘吉尔用手势止住了大家雷动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就走下台。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突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作者感悟:
成功的秘诀原来如此简单!我们梦里寻它千百度,原来竟在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里;我们嘴上“奋斗”得过了头,真要行动起来,竟要从最“简单”的坐起。
丘吉尔的“四字箴言”告诉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成功都是最“简单”的人,他们只会抱着走自己的信仰拼命超前赶;而失败者往往是那些头脑最复杂的人,因为习惯于“复杂”,他们思虑太多,放弃的也就越多。
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你不习惯黑夜,但黑夜每天适时而来,你忍耐着,天就亮了;你不习惯寒冷得冬天,但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你忍耐着,那春天还会远吗?
学着养成“把苦日子捱过去”的习惯,好日子就会不期而至。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对一个长途跋涉的人来说,他在前面已经走过的90%的路程只能算作是全程的大半,剩下的10%的路程虽然短,但其难度大,因而应视作另一半的行程。确实,最后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难的门槛,因为在我们历尽艰辛、心力交瘁的时候,即使一个小小的变故或故障,都有可能把我们击倒。
但是,如果你能在平时养成一种时时为困难作准备的习惯并且注重自己的意志品质,那么成功是不会与你擦肩而过的。因为你已经准备了“扛”到最后的实力,而胜利往往就在于“扛”到最后的努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