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9 21:47:24
|
查看全部
2.陷入洼地是无效营销的根源
100面旗帜插在洼地,不如1面旗子插在平地;100面旗子插在平地,不如1面旗子插在山顶。
100个居于洼地的品牌,不如1个居于平地的品牌;100个居于平地的品牌,不如1个占据山头的品牌。
地球上有高山、有平地、有洼地;市场也一样,一个行业品牌竞争的结果,也会形成高山、平地、洼地的格局。
高山位置不仅仅是品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盈利能力的指标,高位次、高地势就意味着高的市场占有率,高的竞争力以及高的收益率;相应的,低位次、低地势就意味着低的市场占有率、低的竞争力以及低的收益率。
能够占据高山位置的就是行业权威,是整个这个行业的代言者,更容易获得获得信任与亲睐,无论终端还是顾客,无论经销商还是供应商,无论银行还是员工;并且在品质方面、成本方面、利润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
陷入洼地的品牌,艰辛地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或者单纯依赖价格火拼,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回报极不相称。如果行业整体成长性好,这些企业还可以勉强运作,一旦行业整体效益滑坡,就无以为继。
高山,对应高位品牌占据的市场层级,是最具经营价值的区间,是荣耀与利润的集聚地;洼地,对应低位品牌堆积的市场层级,是最具经营风险的区间,是徒劳与失败的汇集地。
企业的无效经营、营销的劳而无功,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向着市场的洼地盲目进军。
陷入洼地是无效投资的根源,在高山、平地、洼地层级分明的市场中,一个品牌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占据市场的高山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