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姚绍贤
五月的那丽,正是辣椒收获的季节。一片片绿油油的椒田里,椒叶掩映下的辣椒串串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亮鲜嫩。钦南区那丽镇党委书记黄涛双手捧起个个饱满的辣椒,乐呵呵地说:“殿艮村已是辣椒种植老区了,辣椒种植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那丽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点染红一片天
在那丽镇,辣椒种植业的历史已有28年。从刚开始几位农民的大胆尝试,发展到现在每家每户,老老少少都种植辣椒,从最初的7亩地发展到如今的1.6万亩,那丽镇的辣椒种植业发展日益规模化、产业化。
作为种椒致富的带头人,殿艮村村支书朱起胜所期盼的是那丽辣椒能走俏全国南北市场,农民腰包能胀鼓鼓的。而与朱起胜怀着同样期待的还有那丽镇党委、政府的其他党员、干部们。这群可爱的人齐心协力,大力挖掘那丽土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黄瓜、辣椒、竹笋、火龙果、三华李等特色产业,打造出了一张张叫得响亮的“名牌”。
按照“农户+协会(基地)+公司”的新模式,那丽镇党委、政府的党员干部与群众一起,共同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5月,天气炎热,为了让辣椒运达北京、上海、江浙等地方还能保持新鲜,广西‘南菜北运’钦州嘉园产地集配中心建成了13个冷库,每天可以预冷保鲜辣椒4千吨以上,这样,辣椒就可以运输至更远的地方了。”那丽镇党委副书记、政府主要负责人张元思说。
借助钦州市嘉园农商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销售平台,以及“南菜北运”蔬菜集配中心的冷库,那丽镇农产品的种植规模越扩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宽。目前,那丽镇全镇种植辣椒面积1.6万亩,黄瓜5千亩,竹笋2千多亩,火龙果500多亩。此外,在马鞍岭村,那丽镇还建成了620亩的“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四化”目标要求。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包装好的辣椒是要运往浙江的。”在那丽镇殿艮蔬菜专业合作社,到处是辣椒收购、包装、装卸的热闹景象。通过大货车,那丽的辣椒、黄瓜等农产品被运往全国各地,而那丽镇党委、政府也深知道路对那丽镇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那丽镇党委、政府通过农村道路‘bt’项目完成了10条18.5公里村道的硬化;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完成37条14.6公里村道硬化;通过争取革命老区建设项目220万元,完成5条7.65公里村道硬化;通过争取扶贫项目完成6条6.4公里村道硬化;通过争取资金1080万元建设了从集镇火车站至那丁、沙浪角村共15.3公里的道路硬化,路基8米,路面硬化6.5米宽,现已建成通车。”细数着那丽镇“十二五”这五年来,村路、乡道建设的点点滴滴,黄涛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路好走了,种辣椒的村民也更多了。”行走在那丽镇的村道上,时不时会看到一辆辆托着沉甸甸辣椒的摩托车从身旁经过。“铺水泥路后,农民把刚采摘的辣椒运送到市场上卖就更方便了。”那丽镇殿艮村“第一书记”欧世兴说,“那丽镇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民种植辣椒、黄瓜等农作物的热情更是水涨船高。”
村民火辣的热情带出红火的日子,如今那丽镇种植辣椒的农户有400多户,种植辣椒的农户每户收益高的多达十几万元,少则两三万元。张元思告诉记者,“十二五”以来,那丽镇的各项经济指标逐步提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50元,同比增长6.5%,人民生活水平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一村一品提升群众获得感“依据‘一村一品’的思路,在沿海村发展高效生态海水养殖;山区片大力发展辣椒、黄瓜、甘蔗、木薯、火龙果、三华李、百香果等种植;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及2016年那丽镇的发展目标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张元思向记者徐徐道来。
自从到那里任职以来,张元思一直忙碌于那雾岭的开发工作。今年,那丽镇将重点开发那雾岭旅游项目,抓好那雾塘、嫦娥垌、殿艮等生态旅游村绿化、硬化、美化、净化工程,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特色农业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
道路干净整洁,绿树亭亭如盖,河流蜿蜒曲折……如今的嫦娥垌已有生态旅游村雏形。通过对不同的村屯采用不同的绿化布局和绿化模式,采用混交、多层的树种配置模式,形成多样化、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镇生态植被系统。那丽镇将继续发扬土地田示范村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大对各村的环境整治力度,使村镇环境质量优化升级,实现由“清洁那丽”向“生态那丽”的美丽跨越。而通过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那丽镇党委、政府正步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