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网友发起“华语世界文盲”评选,余秋雨被评为“华语世界第一文盲”。
华商报发表郭文斌的文章:余秋雨之所以“被文盲”,是因为无病呻吟。他的文章只有华丽的辞藻,而没有心系社会、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这个角度理解,余秋雨被列为“文盲”,我们不应该视之为笑谈,而应该感到惊醒。12月3日,余秋雨为南京钟山所作碑文,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的评价是:“余秋雨的钟山碑文,刻在石头上,但我希望周围杂草速生,藤蔓疯长,将其遮盖;如果石质疏松,不久崩解,更是喜出望外。”话虽然刻薄了些,却也得到网友的肯定。同样“被文盲”的,还有郭敬明,他的书卖得很红火,但他的身上却有着抄袭的印记。抄袭者竟能活得如此滋润,难道真的是我们的社会很宽容?将著名的作家、学者归入“文盲”队伍,恐怕谁都不会承认,只会将其看作是无厘头的游戏。其实,网友将其列入文盲,体现的是希望作家、学者为民说话,希望他们多掌握一点常识,希望他们做个有道德的人。那些古人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关键的是为民说话。如杜甫、白居易,他们心系社会、悲天悯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当一些作家、学者将眼睛钻在了钱孔上,他们就会奔波于各种奉送金钱的讲台上,他们会用各种炒作手段为自己谋利。当金钱作为垫子,被越垫越高,也就成为“大师”,不过,这种“大师”却是虚无飘渺的。有网友说,一个文化人失掉应有的关注民生之心,等于自掘坟墓。然而,在金钱至上的年代,除了用恶搞的方式唤醒,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恶搞能起惊醒功效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小蒋随想:又是余秋雨。从汶川地震“含泪劝告”,到慈溪老宅成“文保单位”,至入股徐家汇商城变亿万富翁,再到刻钟山碑文,以及最新登顶“华语文盲榜首”,余秋雨这两年一直处于被质疑的风口浪尖。余大师很可能觉得自己“贵人多烦事”,别人的质疑是妒忌他的才华、他作为“当代苏东坡”的地位、以及他由“书中自有黄金屋”产生的财富。虽然余秋雨从未公开表示他是“当代苏东坡”,但从他撰写《苏东坡突围》一文,从他对苏东坡在官场上被贬黄州、在文坛上被脏水的惺惺相惜,读者的确能嗅出一种“借苏东坡比喻余秋雨”的酸溜溜。余秋雨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轰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起哄式的传扬,转化为起哄式的贬损,两种起哄都起源于自卑而狡黠的觊觎心态,两种起哄都与健康的文化氛围南辕北辙……”余秋雨既将自己看成是“千古文豪”,又把自己摆在“被迫害”的地位,当然会令一些人忍不住将隔夜饭呕出。一些“批余专业户”确有骂余秋雨替自己扬名的想法,但余大师就不该想想是不是太拿自己当回事儿、给人留下太多“话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