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2|回复: 1

陈建功:好山好水好安家

发表于 2016-6-21 10:59: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陈建功:好山好水好安家

2010-08-04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7月7日刊载著名作家陈建功署名文章,题为《好山好水好安家》,全文如下:

     “安家”是鄂西北郧西县的一个乡,乡里最闻名的,是“五龙河大峡谷”。传说五龙河峡谷有白龙、青龙、黄龙、黑龙、红龙居焉,五龙河出了峡谷,名为“安家河”,即“五龙安家”之意。“安家乡”亦因此而得名。我恍然大悟,此前对“安家”的理解不过是望文生义,现在才明白,安家,既有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伴,更有五条神龙通过人们的想象,在这里“诗意地栖居”。远望大峡谷景区那巍峨的大门,便想:好个“五龙河峡谷”,好个“五龙安家”之地,你果真有那么一种潜龙在渊的幽深,卧龙沉吟的气韵吗?
    是的,走进大峡谷,我已经毫不怀疑这里就是潜龙之邸。
    不知不觉中,我和同伴已经被遮天蔽日的浓荫紧紧地包裹起来。满目茂林修竹、老树藤蔓。耳畔泉水叮咚,山隙石缝间,时有水流潺潺涌出;脚下苔藓青青,林木草丛中,每见细水涓涓而下。斑驳流泻的日影,飘忽氤氲的水汽,追逐着曲曲弯弯的溪流,一跃一跃地前行,时而跃入深潭,时而又涌出为瀑,顺着山势飞奔而下……溪水就在这奔流跌宕中蓄加着活力,又消失在林木遮蔽的远方。主人告诉我,传说中的白龙,栖于神雾岭的“白龙洞”;青龙,栖于安家河畔的“青龙山”;黄龙,藏于元门涧池庵后的“黄龙洞”;黑龙和红龙,则分别在东槽长冲梁子下的“黑龙洞”、“黑龙潭”和八道河中游的“红龙沟”栖身……当然都不过是神话。而经科学考察证明的是,在白龙洞和黄龙洞周边,则有郧西猿人牙齿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可以想见,距今80多万年前,“郧县人”如何奔跑攀援于这溪水林木之间。今天,徜徉于这原生态的环境里,回味“人猿相揖别”的悲壮,也可算是三生有幸吧?
    神奇的大自然之旅,如果能有神话传说带来的惊悚和科学发现带来的惊喜相伴,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大自然中,还有把你整个身心融入其中的亲切。      
    五龙河的峡谷,很快就把我和我的同伴们的身心俘虏了。大峡谷长50多公里,比起我到过的九寨沟,气势要小得多,甚至比起云南中甸的香格里拉大峡谷,其规模也难以企及。然而当我顺着窄窄的石板路拾级而下,沿着汩汩流淌的溪流前行的时候,忽然感受到了一种在九寨沟和香格里拉大峡谷都无法体验到的亲切——在九寨沟,我曾经远远地望着那一汪一汪光影变幻的海子,惊叹它们的瑰丽与造化,却似乎很难沉浸其中——因为在拍摄了几张照片之后,你不得不坐上车,去寻访新的景点。在香格里拉峡谷,我也曾与那滔滔的河水同行,但那河太宽了,河水太汹涌了,你无法去近它、亲它、嬉戏打闹。惟有这浓荫遮蔽的五龙河峡谷,走在这缘溪铺就的小路上,我觉得自己和五龙河成了一对被遮挡的恋人,可观之,可赏之,可赞之,更可牵手偕行,肆无忌惮。我彻底摈弃了对造化的隔膜与敬畏,彻底融入了大自然之中。这就是那种“到此一游”的旅游所无法体会的境界吧?陪同的朋友在喧闹的流水声中高声大嗓地冲我喊:瞧啊,五龙河算不算是千瀑百潭之河?大瀑大潭、小瀑小潭,结伴而生,就这么跌跌撞撞地流下去、汇集到天梦湖去啦!你再看这潭水,深深浅浅不一,蓝蓝绿绿各异,不敢比九寨沟气象,说这是“小九寨”总可以吧?……我理解他的自豪,笑笑,心中却不敢苟同。我以为,九寨沟是名门闺秀,五龙河是小家碧玉。名门闺秀只能远观,小家碧玉却更为亲切。去看九寨,惊叹她风情万种、固可艳羡,来看五龙河,与之亲密接触,沉浸忘我,或许更是一种难觅的境界呢。
    好山好水好安家,养在深闺人未识。回来之后,逢人便说五龙河,我劝他们早一点动身,免得游人如织时,失去和小家碧玉独处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2 11:56:35 | 查看全部
好山好水好安家,养在深闺人未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