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杂草丛生的烧窑之地
  
却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坐落在澄城境内浴子河、后河二水夹流之畔
保留着上千年历史的尧头窑和流传下来的陶制品作坊
路遇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陶瓷工艺大师周铁怀
他说,“周家洞”还有烧制黑釉大缸和盆碗的瓷窑,可以去看看
沿着尧头古窑遗址之路边走边看、仔细揣摩着这里的一砖一瓦
好奇的是,许多仙人掌长势茂盛,与旧瓷器浑然一体
山坡处留存的窑体、陶瓷品做的填充物及砖瓦比比皆是
站岗似的石狮子,目睹着尧头古今岁月起伏变化的沧桑
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头”古称“窑头”,后来“尧”取代了“窑”
 
尧头村的制陶旧址已被澄城县政府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央电视台10套播放的专题片《千年窑火》,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尧头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虽然尧头窑从九十年代后期逐渐衰落,但周铁怀坚持烧窑的故事还流传着
其侄儿周红志辅助叔叔周铁怀传承祖辈留下来的烧瓷技艺
这两座周家祖传下来的“馒头”窑,至今有300多年历史
2016年6月19日15时是点炉烧窑的日子,叔侄俩着实忙乎了一阵子
简单的仪式后,以煤为烧制燃料的古窑由此热闹起来
 
窑里的陶瓷制品一直要到烧到本月底,才可冷却出炉见分晓
 
周铁怀望着眼前的窑,思量着以后的事情,因为他已快65周岁了
不过,村里供旅游的其他项目正方兴未艾,偏僻的村落又有了生机
    后记:2016年6月19日上午,几位影友相约来到尧头村采风。因为提前得知这天是老窑工周铁怀点炉烧窑的日子,不得不一大早从蒲城县出发赶往这里。
    据历史记载,尧头村制陶技术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流传千年。塬坡上的周家洞至今保留着祖辈传下来的烧瓷技艺,其传承人就是周铁怀。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的信息上说,“周铁怀,1951年10月出生,肢体四级残疾,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人,尧头陶瓷技艺的传承人。2009年12月,获得‘陕西省三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这是对一名普通窑匠的肯定,也是他30多年坚持传承这项技艺的肯定。
    有道是,来尧头必看窑场,看窑场必访周铁怀。周家这两座形如“馒头”的古窑坐落在半山坡上,显得那样的深沉、苍凉而厚重。据说清末民初以来,它们没有多大改动,基本是原址、原貌。周铁怀对这两座窑情有独钟,它不光是自己养活一家人的生计所在,而且是传承这门手艺的展示之地。
    2006年以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陕西《三秦报》《华商报》《西安晚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尧头窑进行跟踪采访报道后,周铁怀已经熟悉了这样的场面,也与外地摄影人建立了合作关系,不论是点炉、起窑还是制作毛坯,均可电话联系、随时赶来拍摄。就连他说的话都是“行话”:“利用这两个炉当前景,再用小光圈拍摄后面坡上的一排排水缸,画面可好看了。”
    当日下午,我们一行在30多度的高温里离开了尧头。回想起光着身子的大爷还在烈日下为游客展示陶制品毛坯的情景,以及周铁怀拖着残疾之腿看护窑炉的情景,禁不住默然了。这份坚守之情,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发扬到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