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3|回复: 1

•    贾平凹11题

发表于 2016-6-24 08:13: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贾平凹11题

目录

贾平凹的意义
贾平凹语画
平凹短文
平凹散文
平凹的《黑氏》
范培松序《贾平凹散文选集》
说平凹(1)
说平凹(2)
平凹与孙犁
说贾平凹语言的变迁
我的师承

贾平凹的意义
贾平凹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主要在小说和散文。而他最为钟情的诗,则成为其小说和散文的底色。所作小说和散文,表现的基本上是农村生活――中国在本质上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所浓缩于商州和西安的一个缩影。语言特色上,是小说的散文化和散文的小说化。表现的形式,以民族传统为主,在不断的探索和实验中兼收欧风美雨。而于内容的追求上,小说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散文则多采取平民立场,为在阅读上整体考量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文体互补。贾平凹的创作贯穿于新时期文学的各个阶段,著述逾千万言,不仅是中国作家中的劳模,更是考察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坐标和参照系。这亦是贾平凹的一种现实意义。

贾平凹语画
总体来说,平凹是以散文说生活,以小说说社会。语画夹杂着小说散文笔法及多种笔墨,自为一般的画家文人所不及,故能于当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耳。他的灵魂里,时时流淌着“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底蕴。故而,画面总是以诗意为底色,将创作与生活轻松地融为一体,且能自娱娱人。平凹亦真天才也。
   小说是大说中不能说之说,小说乃一个民族的秘史。此语画之解语耳。
   感情饱满了,文字才能饱满;思想大气了,文字才能深邃。现代而古典,庄严而诙谐,这就是平凹的价值了。
拙趣。禅意。行走于阳春白雪与下里把人之间。雅俗共赏也。

平凹短文
“小说是说话,散文是沉吟。”如此界定小说与散文的分野,平凹四两拨千斤,如当年肖云儒“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之论语惊四座也。小说,散文乃至一切的文章,其实诉说的都是心灵的生活。文章来自性情,个性就是风格。
   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平凹之所以成为平凹,都不是强求出来的。正如每个人的成长,正如每位作家的风格和成就,正如春雷夏雨秋霜冬雪,人叹惊天地泣鬼神,实则大自然的呼吸。

平凹散文
平凹散文是小说家的散文。没有小说家的基础,平凹的散文达不到如此的高度。

平凹的《黑氏》
小说稍有议论,就有了勉强读者的嫌疑,要让读者去议论。不动声色者妙。让事实本身说话,写出足矣。愈沉得住气,读者愈存不住气。小说须深沉。不外露。要相信大众的智力。
   充分表达人们的感受,这是小说比哲学的优势。哲学更冷静。小说的热情像含在枪膛里的子弹。或者说,小说是枪膛里的子弹。
   女人喜欢被征服,太温柔了不行,太粗暴了也不行,女人尤其需要被爱,需要理解和欣赏。且需要在那个前提之下。这似乎是女人的一种天性。喜爱美好地被动。且以为值得男人那样去做,是首先赢得了主动。女人的依赖性在于她们从整体上是客观的弱者。
   写自我意识的觉醒,生活对黑氏的改变及山外的召唤。结尾甚好。人名也甚有意思,除半出场的马乡长,人皆有名无姓。叙述如邻人事,读者作者间不见生分。结构也似李昌镐的棋,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处处蓄满生机。布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中带夹攻,最后以官子胜。细腻之致。
   平凹语言,至此尚未伤意,至《废都》,则生病,因过于美化,而干扰主题,干扰叙事的纯净。虽然更加成熟和优美了。此时语言质朴而少魅力。形式和应用问题。尚喜单纯。

范培松序《贾平凹散文选集》
这样的序言论评真算是久违了。时尚的中国评论家缺少的正是这个:真实、真诚、平易而深邃。言之有物,不抄袭不卖弄文学常识而自以为高明;平等,视作家作者为朋友,不俯视亦不仰视,不跪拜亦不马屁精,真真正正地有自己的文格与人格,并把评论视为创作的一部分,视为神圣崇高的事业。
   中国现代理论家、评论家的病根,似乎说来说去总归是别人的东西,或就事论事,缺乏空间和线索。没有自己的东西,就只能重复别人。并自以为高明的教训别人。其贡献仅仅是为初学写作者提供了一堆资料与索引。在小说理论方面,我们是否还要像西方人学习我们的少林功夫那样的“拜师”学艺。这或许是必经的道路或要交纳的学费?我们需少走弯路,需加紧稳步赶超。现代小说,我们与先进国家有几十年的差距,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以自助引导,是现在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文学的当务之急。因为当今世界上,最能代表文学的是小说。

说平凹(1)
   再自然和大气一点,平凹就是大师。

说平凹(2)
    平,如地。
    凹,如海。

   平凹与孙犁
   平凹是小说大家,文人画自东坡后,亦巍然一家。但坦率说,他的钢笔字味道好,如他自在的散文,可他的毛笔字不好,是刷出来的名人字,根源在于以钢笔之法写毛笔字,是以小打大,不如用毛笔之法写钢笔字举重若轻,意境悠远。而在这方面,孙犁则是钢笔字毛笔字都好,然又以散文之法写诗歌,也是以小打大,亦不如用诗歌的意韵写散文来得意境悠远,语言精美。所以人各有长短,扬长补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而在清楚自己短板的同时,若能再时时注意补充完善自己,则会博采众长而又为众长所不及。而在文学方面的提升,平凹师法孙犁,虽清正上不及,然又整体上审美上比他气韵好,气魄大。细究,也是在他自知自己和孙犁的不足后,习托尔斯泰司马迁鲁迅沈从文等来补救才渐有今日的强大。故小溪江河有清秀蜿蜒之美,大海天空有宏阔无垠之美。而文学上,书法上,以宏阔无垠之美论,以博采众长,博大精深论,也只有托尔斯泰,曹雪芹,王羲之,颜真卿等少数大师方可当之。

说贾平凹语言的变迁
平凹自述语言变化,其实是在说审美由优美流美走向壮美大美,由欣赏明清风韵到崇尚两汉风骨,换言之,也就是由蕴藉走向大气,由月亮而太阳,由风韵而迈向神韵,逐渐走上刚柔相济,阴阳均衡的大道。平凹语言的变迁,在他的散文和散文化的小说里最能体现,具体到小说,蕴藉的代表作是《废都》,走向大气的代表作是《秦腔》。下面是平凹的自战解说:
几十年来,我喜欢着明清以至三十年代的文学语言,它清新,灵动,疏淡,幽默,有韵致。我模仿着,借鉴着,后来似乎也有些像模像样了。而到了这般年纪,心性变了,却兴趣了中国两汉时期那种史的文章的风格,它没有那么多的灵动和蕴藉,委婉和华丽,但它沉而不糜,厚而简约,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以尖锐敲击。何况我是陕西南部人,生我养我的地方属秦头楚尾,我的品格里有柔的成分,有秀的基因,而我长期以来爱好着明清的文字,不免有些轻的佻的油的滑的一种玩的迹象出来,这令我真的警觉。我得有意地学学两汉品格了,使自己向海风山骨靠近。
  
我的师承
童年。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从不让讨饭的人空手路过家门,她的善良深深影响了我的灵魂。
    小学三年级,9岁。在父亲工作的部队院里,遇毛泽东指示,由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它打开养成了我观察思考世界的思维与习惯。
    小学四年级,10岁。遇莎士比亚。看根据他的戏剧《哈姆雷特》改编的电影《王子复仇记》,被深深震撼。
    小学五年级,11岁。遇母亲一样待我的陈玉荣老师。她公平正义,直接影响了我的人格。
    初中一年级,12岁。遇普希金。被他朴素而华丽至极的诗篇震惊,如读中国的李白。
    初中二年级,13岁。遇托尔斯泰。听电影录音简辑《复活》,被他爱人如己,爱人胜己的境界感动,以为是灵魂上的知音。
    初中三年级,14岁。遇鲁瑞彤老师,他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心中的周恩来。我的作文几乎被他篇篇在课堂上发表,极大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
    高中一年级,15岁。遇拜伦。为他高贵的人格入迷,视之为外国的鲁迅。
    1986年,20岁。工作后遇一尘老师。他融会贯通的思维,李白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品格影响了我的性格,使我无论处身何时何地都保持了独立的人格。
    1991年,25岁。遇韩瑛珊老师。他李白式的豪放,东坡式的旷达令我心向往之。当然,还有他远在余华,莫言之上的语言天赋。
    1992年,26岁。遇贾平凹老师。读他的《静虚村散叶》一见如故。遇到他,是我由作者走向作家的分水岭。
    1993年,27岁。再读毛泽东。为他雄视万古的胸怀和人格折服。他李白一样飘逸的书法,齐白石篆刻一样大气霸气的诗词合我心怀。
    1994年,28岁。再读鲁迅。上学时读他如品苦咖啡,再品如咀嚼橄榄。
    2008年,42岁。再读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李白,曹雪芹,他们是语言的巨匠,更是思想的大师。
    2009年,43岁。再读一尘老师。他对本质的洞察启发了我以本质论为方法论去看待一切问题,思考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3:33:54 | 查看全部
欢迎大家赏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