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回复: 3

发挥好银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发表于 2016-6-27 11:10: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关键。商业银行要降低信贷杠杆、盘活信贷存量、调整信贷结构、转变风险观念,带动全社会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关键。商业银行要降低信贷杠杆、盘活信贷存量、调整信贷结构、转变风险观念,带动全社会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
  要主动降低信贷杠杆。过去10年,商业银行信贷余额快速增长,而信贷新增的边际效用在递减。信贷新增边际效用在递减的同时,逐年的信贷新增累积,推高了企业杠杆率,导致我国企业杠杆率明显高于世界发达经济体。较高的信贷杠杆率具有两面性:对经营形势良好的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以扩大收益;而对于产能过剩等经营不景气的企业,使用财务杠杆反而会放大经营风险。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克服“规模冲动、速度情结”,由以往的注重信贷增量,改为更加注重盘活信贷存量,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主动降低信贷的杠杆水平。
  要更加重视信贷流量。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和新投放贷款,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指信贷余额的绝对增长,是一个余额轧差后的“存量”概念;而后者既包括了绝对增长,同时也包含了贷款到期后收回再贷部分,是一个“流量”概念。目前,商业银行信贷存量已达近百万亿元,全部贷款余额的80%都是近10年投放的。“树不能长到天上”,新增贷款数量有限,而新投放贷款潜力可以充分挖掘。强化流量管理,用好收回再贷,是商业银行调整结构、盘活存量的关键所在。
  要退出“僵尸企业”贷款。过去,由于地方政府干预较多,商业银行退出“僵尸企业”贷款面临着较大压力,相当部分信贷资源被“僵尸企业”、低效产能行业所占用,甚至被其“绑架”。这就造成信贷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市场不能及时出清。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权力边界,为银行退出“僵尸企业”贷款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只有外部条件还不够,必须同时具备内部条件。在清退“僵尸企业”贷款过程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加速爆发,相关分支机构经营效益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客观而言,对于清理“僵尸企业”,商业银行自上到下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可能会背道而驰。因此,商业银行在重视“块”的同时,也要加强“条”的管理,要自上而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条块结合”,坚定不移地实施清退。
  要积极调整风险偏好。当前,部分商业银行感觉“资产慌”;而实体经济中还普遍感觉“融资难”,问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念、思维、模式没有适应市场变化。前期,在政府主导投资和经济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围绕政府以及大型国有企业配置信贷资源;而在深化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正在积聚,引领经济方向的新业态正在形成,部分地区、行业、企业已脱颖而出,甚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商业银行要及时适应变化,调整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发挥经济发展主动脉作用,更好为供给侧改革“供血输氧”。
  此外,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过去,银行新增贷款数量,几乎是衡量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银政金融合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深刻变化,地方政府不能再单纯重视新增贷款,不能再一味地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而应关注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盘活信贷流量,助力地方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可以说,深化供给侧改革,将是银政合作的重要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7 12:16:27 | 查看全部
学习了,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欢迎各位老师阅读,新的一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7 12:16:45 | 查看全部
祝你天天快乐.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7 12:16:5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