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9|回复: 4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合并电焊工尘肺11例临床分析

发表于 2016-6-28 14:46: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合并电焊工尘肺11例临床分析
1990~ 2005年我院共诊断职业性慢性锰中毒105例, 电焊工尘肺111例, 其中11例患者两种职业病兼而有之。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31 ~ 66 岁, 平均47.7 岁。从事电焊作业8~ 41年, 平均23. 1年。锰中毒的发病工龄为8~ 21年, 平均12.5年; 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工龄为13 ~ 35年,平均23. 8年。患者来自机械、汽车制造业5例, 设备安装、维修业4例, 其他行业2 例。主要使用J-422、J-501、J-507 型焊条和H-08锰二硅焊丝, 个别使用Mn-13 焊条。每日焊条用量8 ~20 kg。每日工作6 h 左右, 工作量大时, 工作时间可超过10 h。11例患者经常进入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 作业环境通风情况差。从1990~ 2005年患者工作环境监测资料看, 不同监测点空气中锰烟(尘) 浓度一般在0.38 ~ 5. 60 m g /m3 之间, 个别作业点锰浓度达26.88 m g /m3。

2 临床资料

2.1 临床表现11例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有的以全身乏力、手颤、四肢酸痛、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有的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有的是年度预防性健康查体时发现尿锰值高且有临床症状而收入院医学观察的患者。11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全身乏力( 11 例) 、胸闷( 10例) 、记忆力减退( 7例)、咳嗽咳痰( 7 例) 、睡眠障碍( 6例) 、情绪异常( 6例) 等。体征方面主要有肌张力增高( 11例) 、腱反射亢进( 10例)、手颤( 9例)、轮替试验迟缓( 6例) 、闭目难立征阳性( 5 例) 、四肢麻木、痛觉减退呈手套袜套型( 4例)、行路困难( 2例) 等。

2.2实验室检查11例患者中有8 例尿锰高于本地正常参考值上限( 0. 27mo l/L)。高仟伏X线检查11例患者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两肺肺区可见以p 型影为主的小阴影, 以中下两个肺区多见,密集度达到1级或1级以上。肺功能测定正常4例, 轻度损伤6例, 中度损伤1例。肺功能障碍类型: 阻塞型6例, 混合型4例, 限制型1例。肌电图检查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3 例,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例,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例。

3诊断

根据GBZ2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和GBZ70--2002 尘肺病诊断标准, 诊断职业性慢性重度锰中毒合并I+ 期电焊工尘肺1例, 职业性慢性轻度锰中毒合并I+期电焊工尘肺1例, 其余9例为职业性慢性轻度锰中毒合并I期电焊工尘肺。

4  讨论

慢性锰中毒和电焊工尘肺是从事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病, 因为两种职业病均起病缓慢, 发病工龄一般在10年以上, 因此, 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一位患者身上的情况较少,多单发其中一种。从本文11 例患者的情况看, 职业史表现有以下特点: 从事电焊工作业时间较长, 各工作日工作强度较大, 工作环境条件差, 其中有8名患者经常性地进入反应釜、反应罐内进行焊接作业, 又无特殊的通风设施。这是造成患者同时患两种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慢性锰中毒和电焊工尘肺均为不易逆转和治愈的职业病,两种疾病同时发病,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两种疾病往往先后发生, 因此在预防方面, 除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个人防护外, 对电焊工定期进行预防性健康查体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手段, 一旦发现问题, 立即采取措施, 以避免锰对电焊作业人员身体的损害进一步加大。本文11例患病前均未进行过定期的健康查体, 这也是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对两种疾病的治疗没有特效的方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认为, 在对该类患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 有必要提请有关专家注意两种职业病并发给患者的预后带来的严重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8 20:22:16 | 查看全部
风声老师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8:53:56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link_url=http%3A%2F%2Ft01.pic.sogou.com%2Fac75323d6b6de243-537a140d86967e35-a4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8:54:0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8:54:1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