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伴随着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优美旋律和著名诗人贺敬之老前辈的诗词,我一次次在梦里游走在延安的山山水水,追逐着无数革命前辈红色的足迹,穿越时空感受着他们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抛头颅、洒热血,虽九死而无悔的拼搏和追求。[align=justify] 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后安营扎寨的落脚地和大本营,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align=justify]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我终于踏上了去延安的行程。登上巍巍的延安宝塔山,俯视滔滔的延河水,望着这块孕育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红土地,感受着革命洪流一往无前的气势。[align=justify] 延安是我党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并在全党认真实践的地方。这句话原本出自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align=justify] 走进杨家岭,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会议室,这里曾是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地方,毛主席关于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由此产生。导游指着山坡下的一块菜地告诉我们,这就是毛主席当年开垦的一块菜地,他亲自种下了辣椒、南瓜、西红柿等蔬菜。当年,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毛泽东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就连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也都抽时间参加纺线、垦荒等劳动竞赛,极大地鼓舞了延安军民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斗志。[align=justify] 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养育了延安军民,也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就是在这里,毛主席用他亲手栽种的蔬菜招待了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饭菜成本仅2毛钱,然而正是毛主席这简朴的饮食和与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使陈嘉庚无不感慨:“中国的希望就在陕北延安。”[align=justify]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来到延安。在将要回重庆时,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align=justify] 毛泽东听了他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喜读史书、善于从历史中找寻智慧和启示的毛泽东不会不注意到唐朝那个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皇帝关于水和舟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东将这一比喻改为鱼水关系,没有了水和舟的高下之分,而是一种生与死的相依相从。[align=justify] 延安,这块延续着中国革命进程的红色土地,每一个到过这里的共产党员,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中华儿女,都将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汲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力量,继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树立克难争先、敢打必胜的信心。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全面”展览布局,实现“中国梦”,尤其需要这样的宗旨、力量、作风和信心。(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align=justify]来源:党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