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9|回复: 1

人民网评:用信仰灯塔照亮民族未来

发表于 2016-7-3 18:12: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95载栉风沐雨,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扎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一棵“小树苗”,到成长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参天大树”,是什么引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又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境界、打开新格局、写下新篇章?

95年的历史,是最好的回答。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照见新人生的道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华罗庚高声疾呼“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风云涌动改革开放新时期,“铁人”李保国扎根山区35年,恪守“活着干,死了算”的理想信念……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坚守,践行着自己的无悔誓言。可以说,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领我们开创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毫无疑问,历史已经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明了“历史将把我们引向何方”,更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提供了摆脱困境的“行路指南”。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不可否认,马克思并没有为未来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甚至,也曾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然而,当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追求者穿着“丧衣”,为苏联解体而哭泣时,当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打着总结历史的旗号,公然把马克思主义比作“一杯苦酒”,宣告“历史终结”时,一贯敌视马克思主义的英国学者吉登斯,却在苏联解体后,道出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已经消逝了,但它们的幽灵仍然缠绕着我们。”

的确,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一个怀旧的符号,它更是活在当下的“伟大的灵魂”。正是这种解释世界、更改造世界的特质,让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远的不说,国际金融危机海啸席卷世界各地之时,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在德国,《资本论》骤然热销,出版商将其列入“圣诞节最佳礼单”,《汉堡晚报》感慨,马克思的魅力真是无穷无尽;在英国,《马克思在伦敦》一书畅销英伦,《泰晤士报》惊叹“马克思归来”;在美国,重读马克思的专栏文章受到热捧,《大西洋月刊》甚至以“卡尔?马克思的复仇”为题,阐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伦敦到纽约,从东京到圣保罗,从新德里到圣彼得堡,马克思的思想光芒在世界各地闪现。世界对马克思的重新拥抱,也从侧面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武器,它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性。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灯塔,我们的奋斗之路必将被照亮;深入推动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然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5 05:01:3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