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8|回复: 0

崇高道德与孤家寡人距离多远

发表于 2009-12-25 17:15: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55岁的武汉市医生王争艳被评为30名“江城好医生”中的一名。这位从医25年、头发花白的医生,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

    湖南红网发表然玉的文章:新闻报道中,以极其煽情的笔触,勾勒了一位仁心的医者:“裹着一身寒气骑车到达诊所”“忙到中午12点半,病人稀少,她才敢在微波炉里热一下中饭——那是家里头天晚上吃剩的饭菜”、“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王争艳所以能让公众为之动容,实乃因为这样的医生在今天少得可怜。现实的语境下,医生的光环已然黯淡。对患者的傲慢,信手涂鸦的笔迹,看不懂的处方上,写满昂贵却不定有用的药品。高价医疗已为社会不能承受之负重,而怨气所指往往以医生为靶。对王争艳的礼赞,更多地可以解读为一种呼唤。“王争艳”事实成为是“恪守医德”的代名词,甚至寄托了民众对廉价医疗的热盼。民心所向,期待王争艳不只是个体、不只在江城。潜意识里,人人都希望遇到王争艳这样的医生,拿到王争艳式的处方。这是一个王争艳稀缺的时代,换言之,这是一个医德流失的社会。很多时候,变质的医心成为民众归责的对象。俨然,我们就医时如流水般花掉的银子,都流入了医生的腰包。公众的这种情绪以一种正面的方式得到了宣泄:用对一位“好医生”的掌声与热捧,对更多医者的职业操守提出质问。

    小蒋随想:一面是病家呼唤医德,另一面是医生认为收入与付出不对等。空谈德行没有意义,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就是利益驱动。医生可以开小处方,代价是收入减少。地产大鳄不会因为你是“江城好医生”就让你优惠买房。同样,社会其他消费品也不会因为好德行而便宜一分。好医德是如此,其它好德行也会面临上述心理与现实纠葛。德行是崇高的,但崇高也可能变为曲高和寡,使崇高变为“孤家寡人”,令人虽然敬佩,却不敢向往。所以,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合理的付出与回报机制。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什么才叫合理?凭什么地产商就能获取暴利?以一种不合理对抗另一种不合理,是许多行业、许多人的自保行为。这的确是一种普遍的自私,更会在不同人群之间导致矛盾。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做孤单的无私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