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前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因此学校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真正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佛山一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着力建设多样化课程,以丰富的课程成就学生精彩的人生。据笔者了解,佛山一中校长谭根林于2011年提出并带领全校师生开展“7+1+1”课程体系的研究开发与建设,与此同时,利用地处岭南文化腹地的优势和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弘扬岭南文化精髓、培养高素质现代人为目标,学校自主开发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课程。
在此基础上,佛山一中办学成绩逐年提升。以高考为例,佛山一中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有10人、13人、10人、6人进入广东省文理科总分前100名,居全省前列。2016年佛山一中重点上线率为87.5%,共有896人上重点线,本科上线率则达到99.1%。学校在2011年至2015年间,连续五年获得“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
●余孜政
构建特色“7+1+1”课程体系
据悉,经过四年多的特色高中与学术性高中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十多年的高中课程改革所积累的办学经验,佛山一中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具有佛山一中特色的“7+1+1”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与管理。
据佛山一中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一中每天的第1至第7节课,将主要进行教育部规定的统一课程,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将开设第八和第九节校本课程,主要是利用地处岭南文化腹地的优势和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资源开发,如学科拓展、竞赛等,以及一些学生自主组织的社团活动、劳动等。”据介绍,佛山一中的校本课程主要实行走班制和年级管理,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据了解,佛山一中所建立的“7+1+1课程体系”,明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时间、课程性质、目的与管理方式,既保证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岭南文化教育、社团类课程别具一格
据佛山一中编写岭南文化校本课程负责人介绍,虽然岭南文化校本课程与高考无直接关系,却在渗透和传承岭南文化的过程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因此参与人数众多,非常受学生欢迎。
“比如说在英语课上,为了让世界了解佛山,我们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佛山的故事;在语文课上,我们让同学们讲述介绍与禅城相关的诗词;在历史课上,我们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岭南历史文化之姓氏探源;在地理课上,同学们则一起研究岭南建筑文化;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以电脑动漫的形式,制作岭南风情画。”该负责人介绍,以上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让他们多了几分家国情怀和生活情趣。
据介绍,除了特色的岭南文化校本课程,佛山一中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类课程,目前学校正式注册成立的学生社团共有40多个,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以艺术类为例,有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咏风演艺社、民乐社、电乐社、倾弦乐社、街舞社、新粤社、陶艺社等。而学术类的社团则有模拟联合国、JA经济学社、小蜜蜂文化传播协会等十多个,其中佛山一中模拟联合国社团还曾经承办了2015年粤港澳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特色高中建设成绩斐然
据悉,自2010年全面开展特色高中建设以来,佛山一中办学成绩逐年提高,不仅重点率从60%提升到近90%,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而且尖子生群体在省内形成了超群的影响力。自2011至2015年,佛山市10位文理总分状元,佛山一中占8人;佛山市共7人进入广东省总分前十名,佛山一中占6人;佛山一中连续五年有学生进入广东省总分前十名,世人瞩目,并夺得2012、2013年理科、文科省总分状元,享誉岭南。
此外,佛山一中重点率保持高位增长,其中2016年增幅最大,达到8个百分点。特别是两个文理实验班(共105名学生)重本率高达100%,平均分分别高出重点线近80分和110分,有近八成的学生进入省前3000名,共有4人获得清华、北大加分,1人同时获得清华、北大加40分。
创建丰富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育人质量。据笔者了解,佛山一中课程建设卓有成效,是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格,是佛山市唯一同时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推荐资质的中学。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