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2|回复: 1

[书意] 雪弟《小小说标题艺术》  作者:王群芳的世界

发表于 2016-7-6 10:42: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标题之于一篇小小说的意义: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
        匈牙利作家厄尔凯尼•依斯特万在谈到小小说时说:“最要紧的是,看清标题!作者力图言简意赅,所以不会给文章乱安标题。我们乘电车前总要看清楚它往哪里开,读我的小说先看标题也和这一样要紧。”(见《世界文学》1981年第1期)我觉得,依斯特万的话应引起小小说作家的警醒。返观20年来的小小说创作,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小小说作家骄傲和自豪的,那就是我们抓住了小小说最为本质的东西:素材、构思与思想,而后把它们编织成一条五彩斑斓的“锦”(即正文)。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艺术的追求到这里停止了,“锦”上添“花”(即标题)成了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当然,散发着浓郁芳香的“花”并不是每次都能采摘到的,它带有无法预料的偶然因素,但至少我们不应停止去采摘的努力。从当下不少小小说的“花”即标题上,我们看出了小小说作家的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充溢其中的倦怠。在小小说的“花”的采摘上,我觉得候德云是一个极为自觉的作家,有时还近于极端。
        候德云曾写过一篇小小说《屁股》,在《杉乡文学》发表时被改成了《村长的坏脾气》,为此,候德云说:“我很不舒服,报刊编辑当然有权对作者的文章作适当的修改,但我觉得还是不要轻易修改文章的标题。”(见《微篇文学》2004年第3期)我非常同意德云的话,《屁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小人物在压力之下的生存方式,它强调的是主人公李仓耳,而《村长的坏脾气》则似乎是一篇幽默故事的命名,它强调的是次要人物村长。这不仅仅是强调重心的转换,更为要紧的是,它消解掉了主人公身上透出的悲剧性。由此,标题之于小小说的意义不言而喻。一个广告人说:“商品由于精心的命名而成为在生活中歌唱的精灵”,我要说:“小小说由于精心的命名而成为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那么,为了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就让我们一起去制作这盏灯笼吧。

  二、小小说标题的制作
  文章的标题,不同于人的名字,因为在人名上寄托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它可能与一个人的本质相一致,但也有可能与之相反,如明代的魏忠贤即为很好的例证。但文章不然,文章必须做到“文题相符”。至于小小说,更应如此。纵观当代小小说作品,“文题不符”的情况当然比较少见,可高度概括作品内容的标题并不是很多,能像灯笼一样照亮读者眼睛的更是寥若晨星。其实,给小小说起一个好标题,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困难,只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留心,“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定会找到的。这里,略举几例小小说标题制作的窍门:
  (1)怪诞。大家都知道,蔡楠是一位勇于探索的小小说作家,特别是在文体形式上的探索远远走在其他小小说作家的前面。除此之外,我觉得他在小小说标题上的探索也值得称道,这就是“怪诞”的标题。如《行走在岸上的鱼》、《我用你的眼睛看他》、《我发现你头上有把刀》等。这些标题超出了我们的生活经验所能认知的范围,因此一刹那间就牵动了我们的审美触觉,逼迫着我们在小说里往前行走。女作家珠晶有篇小小说叫《念着鸟一的长驹》,它一直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其中原因除了文本中人物纯真的情感打动我之外,怪诞的标题恐怕也是重要的因素。当然,这里的怪诞,是“高度概括了作品内容”的怪诞,不是天马行空没有原由的随意涂抹。
  (2)新奇。在某种意义上,“新奇”与“怪诞”极为相似。两者所造成的效果都是“陌生化”。不过,它们二者还是有着不少差别的。这里的“新奇”,指的是打破读者的阅读惯例,特别是指使用当下日常生活(包括网络)中鲜活的词汇。宗利华有一篇小小说叫《蓝颜知己》,它真的如一盏灯笼照亮了我的眼睛。大家都知道“红颜知己”这个词汇及其所指,对“蓝颜知己”却很少听说,它究竟叙说什么样的故事呢?我相信看到这个标题的读者一定不会漏掉此篇小小说的。年仅20岁的李冰泪,更是把“新奇”发挥到了极致。在生活中,我们听说过酒吧,网吧,陶吧,可你绝对没听说过离婚吧,但李冰泪就以《离婚吧》(《百花园》2004第20期)作为一篇小小说的标题,简直神了,绝了。像龚古尔的《处男证问题》、田双伶的《亲密油条》、秦俑的《一个单身女子的爱情味觉》等都以“新奇”的标题率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3)设问。这里的“设问”,是指以提问题的方式来照亮人的眼睛,此类小小说多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它有时简直就是你的生活指南。如《老公不回家你怎么办》、《你有没有过梦想》、《你的位置在哪里》等作品反映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往往又不易解决的问题,读者看到这样的标题肯定会一睹为快,作为生活的参照。
  (4)逆向。所谓的逆向,是指把原来事物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武松打虎》的故事众人皆知,为了吊读者的胃口,刘征写了一篇《虎打武松》;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是鱼寻找水,可方冠晴的一篇小小说的标题却是《一缸水寻找一条鱼》,这给习惯运用顺向思维的我们在心理上无疑是重重一击,即作者聪明的背后透出的是我们的愚笨,但我们仍愿意跟随他们的思维,看看世界到底在他们笔下是如何颠倒的。
  (5)诗意。我们中的大多数每天都在过着单调、平庸的生活,但我们仍然渴求海德格尔哲学中“人诗意地栖居”的境界,因此“诗意”的小小说标题无疑会打动我们敏感的神经。可以说,陈毓的《谁听见蝴蝶的歌唱》、潘格的《开往春天的地铁》等起码都在短时间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意的生活与世界。
  当然,小小说的标题拟定还有很多方式,只要你善于观察和思考,肯定会找到“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8 14:35:56 | 查看全部
东子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