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4|回复: 4

灾害当头要有同理心

发表于 2016-7-7 11:58: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水患而担忧,为水患中的各种温暖而感动,为生命财产的损失而痛惜,为抗击水患的进展而高兴。这就是人之常情
  南方多地遭受雨灾、洪灾。有的地方乡村漫堤溃坝,人民转移;有的城市平地起水,积水疏排不及。相关地方进入防汛抗洪紧张时期,很少再有“看海”的调侃,也很少有生活不便的抱怨,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当下的首要问题。
  身在其中,身受其事,所有人都在面对共同的课题,那就是抗击水患。身不在其中,身不受其事,人们也大多能够“感同身受”,为水患而担忧,为水患中的各种温暖而感动,为生命财产的损失而痛惜,为抗击水患的进展而高兴。这就是人之常情。
  有一组照片讲安徽农民在大水来临前作别6000头无法转运的猪,很多人看后跟帖,评论中满是同情。这就是人们对紧急事态的反应,没有人觉得此时应该探讨“为什么6000头猪不能转移”,大家会设想,没有转移,一定是不可能转移,而不是故意不转移,让农民白白遭受损失。
  奇葩之事也不是没有。在紧急面对水患的当口,有的媒体在追问水何以成患,为何没有好堤防和好排水管,修堤的钱用到哪里去了,等等。放在平时,这也算是舆论监督吧;若在紧急事态之后,这应该也是必须要有的程序。正在灾患之中,正在抢险救灾之际,这就像看到了有人跳河,不是立即拉上来,而是研究跳河的原因是什么。它不是什么情怀,不是什么责任,不是什么思考,而不过是一点风雅趣好罢了。
  传说郑板桥幼年时与老师春游,见河中一少女尸体在旋涡中打转,老师吟诗曰:“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吟完连说:“可怜可怜”。郑板桥则改诗为:“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这是好的诗话,让人知道怎样把诗写得好一些,但说到底,这师生二人都不过表现了一点文人“雅趣”。一个正常的人,不会此时吟诗,而是想着怎样把人打捞上来。
  如今的一些舞笔之士,看起来总是大义凛然,代民执言,拷问体制,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雅趣”。别人的遭际,都只是其表现雅趣的题材,亮出其习惯性姿态的机会。本来,人有同情心是正常的,但现在一些人认为这是不对的,同情心容易产生道德,道德是个坏东西,故而人要有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好吧,那就说说同理心,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不是关心怎样排除威胁,而是关心威胁是怎么产生的,这是个什么理呢?
  同情也好,同理也好,总归要像人。不像人,哪怕峨冠博带、俨然孤高,到底是秀智商、秀姿态,还是秀“坏水”、秀下限,甚至秀无下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8 03:53:13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问好辛苦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8 03:53:27 | 查看全部
快乐传递.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14:34:43 | 查看全部
建军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9 06:33:59 | 查看全部

回 3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感谢新宇老师给力支持,老师辛苦老师了,祝您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