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铁汉柔情王永利
杨保川 赵迎春
2015年,5万多平方米的住宅工程,以结构、竣工双长城杯奖和市绿色施工安全工地三项奖项完美收官……
2012年,北京“7•21”抗洪抢建,历经4天3夜的顽强拼搏,42间灾民周转房闪电般屹立在房山区城关镇洪寺村的山脚下……
这些是北京城建二公司项目经理王永利11年间创造的佳绩。
1994年,北京城建职工学校工民建专业毕业的王永利,被分配到城建二公司基层项目做了一名技术员。在他担任过技术员、工长、生产主管之后,由于他肯吃苦、工作能力突出被提升为项目经理。
2007年,年仅34岁的王永利,在他独立承担的第一项工程——北京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项目时就表现出独特的管理才能和组织才能。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刚开工王永利就遇到工程材料无法运进工地的棘手难题。工程位于密云水库边的山沟里,运输材料的车队只能从两条路进入工地,但其中一条路被村民堵住了,要求必须留下“买路钱”才能通过;而另一条由密云水务局管辖的京密引水渠闸桥梁道路却被告知,桥上载重有限制,不准载重车辆通行。这样看来,要想运输材料,要么交钱买路,要么新修一座桥。王永利决定放弃车辆运输,直接靠肩膀抬着钢筋进工地。
于是,由王永利带头,在村庄通往工地的路上,一群抬着钢筋的汉子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他们头顶骄阳,用肩膀抬着一根根钢筋、方木,一趟趟走进工地;他们汗如雨下,肩膀磨破了,脚上起了血泡,但他们的劳动号子却铿锵高亢;他们仅凭肩膀抬了几百吨钢筋和上百方木料,自此,便有了“铁汉子王永利”的称呼。
北京“7•21”暴雨,北京城建二公司3000多人驰援房山区城关镇洪寺村灾民周转房抢建任务,作为后补队伍最后一个进入抢建现场的王永利和他的项目团队,仅用4天3夜就完成了此次安置房的“面子”工程,即工程入口处最显眼的四排共42间安置房的抢建任务。白天或烈日当头或瓢泼大雨,夜晚蚊虫叮咬,连坐的地方都没有。面对变化无常的天气和艰苦的施工条件,王永利像一个铁打的人,白天晚上连轴转,顶风冒雨、分秒必争。没有施工材料,他多方组织协调;施工人员不够用,他就带领管理人员赤膊上阵;没有办公场地,他就盯在现场指挥。就是靠着他铁人的作风和毅力,42间安置房神奇般的伫立起来,其闪电般的施工速度和质量,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无情未必真男儿,铁汉子王永利也有柔情的一面。在他的心中,时刻装着团队的每一个人。为让大家吃上可口的饭菜,王永利多次调换厨师。他还带领大家在工地周边开荒种地,建起项目部的开心菜园。他让项目部购置放映机,定期放电影。在他的倡导下,项目部制订了《职工福利八条》,对饭补、加班、值班、月奖金、年终奖、过节费、过生日、结婚、疗养、职工家庭突发事件救急、住房装修等项目都作了详细可操作性的规定,使职工的福利不仅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还有了制度保证。如老职工郭登明远在四川的老母亲病重,急需救命钱周转,危难时刻,经理部从“项目职工应急基金”中,支取出一万元,给他救急周转。职工郭阔阔装修婚房,经理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他结婚时,经理部按规定又补助他5000元。平时,经理部还隔三差五的为职工集体过生日,不但加餐、一块吃蛋糕,过生日的职工每人还有200元的红包贺礼。这就是铁汉王永利的柔情,心中永远装着职工。
如今,王永利又以铁人般的精神再次挂帅出征北京城建•上悦居(保障房)项目工程,继续迎接属于他的新任务、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