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2|回复: 2

东院村,幸福扑面的“太原六尺巷”

发表于 2016-7-13 07:45: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东院村,幸福扑面的“太原六尺巷”)
安徽桐城有一个 “六尺巷”因为邻里之间相互礼让而名扬天下。而被称为太原的“六尺巷”晋源区东院村,同样因为村民关系和谐而被央视新闻 “东方时空”报道。
东院村之所以被称为“太原六尺巷”,是因为在这个新农村里,30多年来,正气弘扬,道德高尚,友爱团结,邻里互帮,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案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及上访事件,“黄赌毒”现象更是彻底绝迹了。安居乐业,文明祥和成为百姓生活的常态。用大家的话讲,“能享受的都享受了,没有想到的干部们也让我们享受到了。”
东院村位于晋祠风景区以南不足2公里,是个只有400多人口的小村。小村庄,却有大作为。它在全市创建文明和谐村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独树一帜,堪称典范,带给人们的思考和启示是全方位的。
谈起村里的巨变,围拢上来的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夸起了自己的两位好村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东院村能有如今的好光景,离不开党支部书记杜金锁、村委主任李小红的无私奉献和榜样引领。
杜金锁生于1954年,位列“太原好人榜”,帮贫济困事迹传为佳话;李小红生于1968年,有副热心肠,村民家里的红白喜事,全凭这位大管家。从1997年起,这对“黄金搭档”连选连任村“两委”主干已有七届,在全市农村中也屈指可数。
论各方面的条件,东院村有着土地利用空间有限、规划发展严重滞后等方方面面的制约,但要论起如今的成就,有太多的理由让村民们引以为豪,由衷地为自己的好村官竖起大拇指。
走访中,村民对党员干部们的夸赞发自内心,对近年来村容村貌的巨变交口称道,兴奋与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50多岁的吕改香说:“我是个一天学也没上过的文盲,过去没铺没盖,没穿没戴,有一阵日子都过不下去,感觉生活没奔头。是村干部们帮我找到了活计,增添了与大伙一道奔小康的勇气和信心。前些年,我家盖房子,碰到邻里矛盾,也是他们出面积极化解的。”
在央视节目中接受采访的年轻人李舒,是在城北上班的幼儿教师。每次回家她都惊喜地发现,身边点点滴滴在改变。她说:“看到焕然一新、越变越美丽的村庄,我对家乡的那份爱更执着了!”
70多岁的老会计郭桂英,是东院村变迁的见证者。她兴奋地告诉笔者:“美好环境,家家受益。”话虽这样讲,但如何让大伙心里都服气,出工更出力,关键还要靠公道正派的“两委”干部做出好样子来。郭大妈说:“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太原市美丽乡村’的称号不会从天而降。干不成事的村子,市里怎么会补助奖励你30万元。”
事实也正是这样,不谋私、善筹划、敢担当的村“两委”,正是东院村奔小康的主心骨。
短短几年时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村里所办的实事好事真不少,桩桩件件可都是“民心工程”——投资上百万元打了一眼465米的深水井,解决了人畜吃水和灌溉难题;新修了1公里长的高标准入村路,硬化了大街小巷10条;修建了较高标准的地下排水管网;对村内所有墙面都进行了粉刷;安装了52盏太阳能新路灯和20多个监控设施;率先完成了城边村气化工程,告别了100多台土小锅炉污染环境的历史,村民做饭更便捷,取暖更环保;对村里106座厕所全部进行了改造,统一安装了坐便;家家户户门前放置了标准垃圾桶,实现了“四堆”归位。如今,维护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笔者几天前到村里时,正好看到书记杜金锁在一小巷内捡起两个红色塑料袋的场景,随手拍摄发至微信朋友圈,并题曰:“好环境是捡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引来大江南北点赞50多条。看来,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共同愿景,大家呼唤有更多的老杜啊!
聊起令远亲近邻都羡慕不已、让东院人心花怒放的400多村民集中过大年的话题,老杜赞起村民来也是毫不吝啬,滔滔不绝:“我们村里人才多,个个都是自愿者。”每年腊月里最后几天,村民们总是早早就干完自己家的活计,主动到队里帮忙。村委大院顿时变成文化大院。有写对联的,有排练节目的,有参与化妆的,有摄像照相的,还有帮厨做饭的……每一位村民都积极尽责,每一项工作都井井有条。过大年的那三天,可真叫一个热闹。”
在东院,大小开支全公开,让村民看清一本明白账;大事小情村干部都在管,使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一份归属感。婚丧大事管,就医看病管,修房起屋管,邻里矛盾管,连水管坏了、灯不亮了这样杂七杂八的“小事”,党员干部都主动去帮着干。试问,这样亲民爱民的好干部,怎能没有凝聚力?这样的“两委”怎能带不出好民风?

[/table]东院村这些难能可贵的闪光点引起上级积极关注。晋祠镇党委在推进 “两学一做”活动时,专门成立了“老杜工作室”,进一步扩大了劳模在发挥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效应,晋源区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目前也在组织力量,总结宣传推广东院村事迹。文明花开处处香,这几天市里机关和不少外地客人也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谈起“十三五”小康圆梦计划,杜金锁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要在巩固提升传统就业渠道的同时,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发展设施观光农业、室内钓鱼和农家乐项目,加快养老中心建设,不断拓展村民就业门路,让村民的腰包尽快鼓起来,幸福指数不断高起来。”
看来,东院村的好日子还真在后头呢!
本报通讯员刘志刚
[align=justify][table=100%,#ffffff]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农民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20:08:23 | 查看全部
劳动竞赛版块祝您周三愉快,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20:08: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