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0|回复: 0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抓好党建促脱贫

发表于 2016-7-13 18:41: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驻村工作组于2016年2月下旬,进驻革命老区、白求恩同志曾战斗过的地方——保定市顺平县神南镇胜利村。为了把省委“真扶贫、扶真贫”落到实处,工作队在“精准”上下功夫、在“脱贫”上使真劲。半年来,把大企业的工作风貌和敬业精神带进农村,用心用情用力,落小落细落实,使扶贫工作风生水起,好戏连台。

  找短板定方向
  没到过胜利村的人,很难想象,这就是村委会:铁栅栏大门被钢丝锁紧锁,透过铁栅门看到的是院内一米多高的茅草丛生,房顶瓦破露天,门窗七零八落,门上布满了蜘蛛网,几棵柳树半死不活,满目疮痍,破烂不堪,如同《水浒传》中林冲夜宿的破庙宇。这就是2016年2月28日,工作组看到的“村委会”的第一印象。
  胜利村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肥沃,自然资源上乘,村前唐河水四季长流,村后杏唐沟道教名山,可以说是上风上水、宜居宜业。然而,全村340多户、1200余人,竟有121户贫困户,343名贫困人口。在全县全镇各项工作靠后,用县领导、镇领导的话说,胜利村是神南镇18个行政村中最大的村、最乱的村。上访不断,曾经200多人敲锣打鼓到县委上访;打架成风,数十名村民到镇政府追着镇长、书记打;歪风盛行,村民因经济纠纷把村委会大门锁闭,一锁就是4年,致使村委会4年来没有开过一次会、大喇叭没放过一次声。村民听不到村委会的声音,党和国家对“三农”的关怀被阻隔。这把锁锁的是全村1200人的心。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百姓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
  工作组决定把建阵地、筑堡垒,抓班子、带队伍,聚人心、树正气作为驻村扶贫的重中之重、头号工程。

  开“铁锁”建阵地
  建阵地,修缮村委会必先打开一锁4年的锁。驻村工作组召开村两委会想办法,走访镇领导寻良策,求助县委组织部、县纪委主要领导协调,主动登门做锁门村民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趟不行两趟,一回不通两回,反复做工作,耐心讲道理,一次次碰钉子,一次次做工作。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各级政府和领导支持帮助下,终于在驻村80多天后,打开了村委会的大锁。作为煤炭企业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尽管经营十分困难,但仍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村委会进行修缮,房顶铺了彩钢板,院内铺了彩地砖,院墙上贴了白瓷砖,屋顶吊了石膏顶,墙壁重新粉刷,门窗重新更换,旗杆竖了起来,红旗飘了起来,喇叭响了起来,声音亮了起来,文化牌板树了起来,村民书屋建了起来,村委会变了样,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红旗在村委会高高飘扬。村委会真正成为了服务村民的办事机构。

  建机制强肌体
  贫困村能否脱贫,村两委和村民素质是关键。工作组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农村发展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村民的自身“造血”功能。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结合胜利村班子的现状,制定了两委会各项规章制度、议事规则,建立了月度例会制度,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使两委会忙了起来,工作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工作组还将扶贫工作与“两学一做”紧密结合,开展了三项主要活动,一是在党的95岁生日来临之际,购买了食用油、牛奶、方便面等慰问品,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走访慰问了村中的30多名困难党员和曾为村工作做出贡献的历届老干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二是在七一前夕组织全村所有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重唤党志;第一书记亲自上党课,每名党员发了笔记本,重抄党章,把脱贫的信心树起来,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医疗下乡服务群众活动,联系派出单位的三甲医院前来驻村,进行义诊,为200多人免费做了彩超、心电图检查,免费送药,开展便民服务。

  抓项目促脱贫
  结合胜利村实际,工作组把上项目、促发展、打基础、利长远抓在手上。一是种植业初具规模。种植苹果树150亩,5年后苹果即可挂果,必将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养殖业不断扩大。在现有猪场、鸡场基础上,申办了生态养鱼池;三是手工制作加工业前景可观。全村财政补贴购买70台缝纫机,每年每户可增收万元以上收入;四是组织劳务输出创效增收。村委会组织500名左右劳力外出从事建筑施工、家政服务,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每人每年可增收3~8万元;五是工作组积极与镇、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2016年度扶贫项目已经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下来,马上付诸实施,随着进村公路拓宽整修、水稻田间道路加宽、发展鸡养殖、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60余万元的项目的实施,对胜利村的脱贫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力争通过一年努力,使胜利村贫困率降至2%,在全县率先脱贫摘帽出列。

  办实事聚民心
  长久以来,胜利村没有正式的村庄标识,外地人来了想找到胜利村都很难。村庄标识建设关系到群众对自己家乡的认可,也是“记住乡愁”建设的重要工作。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一起实地考察、规划设计、协同施工,历时半个多月时间,终于在6月中旬完成了牌楼建设。结束了胜利村没有正式村标的历史,同时为下一步开发杏唐沟旅游奠定了基础。牌楼楹联“共建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小康”耀眼夺目。工作组自驻村以来,还把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首先从清理街道卫生开始,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带头上街清除垃圾、打扫卫生,并组建了村民卫生工作小分队,天天打扫街道卫生;建成了村民书屋,为村民提供读书学习场所。下一步,还要对村口广场进行清理,亮化美化。并对村里主街道墙壁进行粉刷,制作文化牌板。如今村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村民的广场舞跳了起来,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胜利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