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4 17:17:03
|
查看全部
团队冲突的解决方案:经济学VS心理学
在团队合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关系冲突”,许多团队的失败就源于人际关系不合。
团队冲突分为关系冲突和任务冲突。关系冲突是指团队成员感到彼此间的不一致或不协调时产生的紧张、愤怒、敌意或其它负面情绪,属于个人情绪导向;任务冲突是指团队成员对于任务的目标、决策或解决方案等有不同的观点、构想、判断时而产生的冲突,属于工作导向。
导致关系冲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团队成员各自的价值观、性格、性别、专长、年龄差别等,而深层原因是成员间的不同价值观。心理学研究认为,相似性会带来彼此的喜欢,社会分类(socialcategorization,比如种族)会带来彼此的不喜欢。“不过,在一个社会分类特别多元化的团队中,比如每个成员都来自不同国家或种族,冲突反而更小了;而且,团队成员多元化越强,团队在决策、创意等方面获得的正面效果就越大”,陈教授说。
关系冲突会迫使团队成员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彼此关系上,而不是团队工作上,大家不愿意交流,从而限制了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了团队的决策质量;还会提高成员的压力和焦虑程度,从而限制团队成员的认知能力;更会激起成员之间的对立行为。
任务冲突则会促使团队成员增加互动,更深入地思考,提供建设性的批评及替代性的方案选择;团队成员会比较实际地评论彼此的观点及想法,对任务讨论得更深入;促使成员学习并发展新颖、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引导团队变得更有效率、更有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
陈教授指出,在传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通常容易将“人”和“事”混为一谈,不能从认知层面将两者完全分离开;一旦团队内产生了冲突,冲突各方更容易将任务冲突归因于关系冲突。
“从社会困境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是利益冲突导致了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冲突”,陈教授说。举例来说,一个三人小组要合作完成任务,“我”是成员之一。首先,我会想自己能不能少劳多得:既然其他两人非常能干,那我可以偷懒,到时候任务完成我就能够坐收渔利。其次,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多劳少得:我本来非常愿意做贡献,但担心其他两人只坐收渔利。此时,我会非常矛盾:到底我要为团队贡献多少才算合适?
从理性角度出发,当然是“我”做得越少越好,只要别人做了就可以了。但如果团队成员都这么想,都不贡献,那结果就是整个团队一塌糊涂,每个人最终都得不到好处。如果每位成员都贡献一些,那么任务成功之后大家都有好处。“在这种状态下,你如何权衡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重要性,将最终决定你会做出多大贡献,跟其他成员间的合作有多深”,陈教授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