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贾会敏
就人文现象而言,矿区是城乡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矿区既闪耀着现代大中城市的文明之光,又可寻觅到乡村愚昧的痕迹。如在矿区流行的“四大侃头子”:吃喝玩乐买单子,西装布鞋没袜子,楼房前后圈院子,大哥大上戴套子。前一种情况讲的是权力对金钱的灰色幽默,后三种情况说的是生活中的不伦不类的现象。话虽说是调侃,却也勾画出矿区人的特点。
小时候,邻居邵姓老奶奶没事总爱挎个筐子,到家属区后面的山沟里,捡拾一些树根、树枝一类的柴禾。因此,她们家每年省了不少的买煤钱。一次,天黑后,我们几个少年在院里玩耍,见她家的柴堆上有一个锨把粗、一尺多长、形状极不规则、通体散发着柔和光亮的物体,令大家好不称奇。可是,谁也不敢用手去动一动,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取来了一个手电筒一照,那东西便没了光亮,上前一看是个干树根,关灭手电筒,树根又发出光亮。多见识广的刘叔说是根“夜光草”。受神话、童话故事的影响,在我们的印象里,“夜光草”、“夜明珠”都是难得的宝物。所以,大家都想分得一小段“夜光草”。可是,家里大人们都不准要,更不准带回家里。过后,大家都从大人们那里得到了一个大体相同的说法:“夜光草”是坟地里正在燃烧的“鬼火”,把“夜光草”带回家是要遭灾的。同时,老奶奶家柴禾堆上那根“夜光草”也不知了去向。可是,“夜光草”那通体柔和的光亮和神奇的童话传说太吸引人了,以致我们几个少年背着大人,不顾神呀鬼呀的,结伴摸黑下山去寻“宝”。结果还真找到了几根铅笔头大小的“夜光草”。因家长有言在先,只好每天傍晚玩耍过后,把“夜光草”藏在自认为保险的地方,来日再玩。不知为什么,时间久了,“夜光草”就没了发光的功能,渐渐的大家就失去了再拥有“夜光草”的欲望。至于“夜光草”是如何生成的,除了“鬼火”之说外,从未有人探究过(以我等当时的学识,也不可能搞出个究竟的)。如今,人们早已不再为烧柴用煤而犯愁,也就没了再发现“夜光草”的传闻。我想“夜光草、的出现,大概与埋在地下的某种矿物质有很大的关系。
就地形地貌而言,矿区虽说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但并不在高山之巅,然而却是个非同一般的雷电区。每年夏天,但凡天降大雨暴雨,矿区上空就会雷鸣电闪。炸雷四起,震的山摇地动,人耳欲聋。偶尔还会炸几个“旱地雷”,特别是在七十年代前后,在家属区发生了几起雷电击死人命的恶性事件后,使矿区的雷电多了几分恐怖的色彩。据遇难者的邻居形容说:篮球大小的火球从房坡上滚落到门口,钻进门缝,打着滚去抓人。往下说的更玄,什么那人在上辈子干的缺德事太多了,是个不孝之子了啦,龙抓他是给人偿命的等等。听得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事情没过太久,矿上在家属区安装了两套二十多米高的自制避雷网,即每三个避雷针为一组,避雷针之间用钢筋连成三角形的避雷装置。从此,矿区就再也没有发生过雷电击死人命的事件。“龙抓人”的邪说就像雷电被避雷针引入了大地深处,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如果说城市是个珠宝店,山野乡村就是埋藏宝藏的地方,而矿山则是珠宝的探寻、开采、加工者。由此可见加强矿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