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6|回复: 0

“制砖大王”厚爱农民工的故事  

发表于 2010-1-2 19:26: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作间隙,咸阳周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司令科与农民工高
兴地谈天说地。
                                    本报记者  吕贵民摄
  在山西黑砖窑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和愤慨的同时,在秦砖汉瓦的故
乡咸阳,却到处传颂着一个“制砖大王”——司令科视农民工如亲人、
善待农民工、厚爱农民工的感人故事。
                       
                农民工工资十年没迟发过一天
                       
  司令科是咸阳周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位于咸阳渭城
区周陵镇司魏村。8月17日,记者来到这里,水泥道路宽敞平坦,绿树
成阴,漂亮的办公大楼上“以人为本,尊重劳动”的红字十分耀眼,
大楼旁是职工篮球场。
  司令科的砖窑是全省最大的私营制砖企业之一,有农民工240多
人,大多数来自四川,还有甘肃及我省等地的农民工。公司会计宁志
俊说,“这么多年来,公司再困难,每月5日发上月工资,雷打不动,
从不拖欠工人分文。建场初期那些年,有时资金周转不开,司令科四
处借钱,甚至把家里过年的生猪和粮食卖了,也要保证农民工工资按
时发放。”
  为了证明这一点,宁志俊将10年来的劳动用工合同、农民工工资
发放账本全部抱来,记者随即抽查的多份劳动用工合同中,关于工资
发放及福利待遇都写得明明白白,“每月5日前甲方必须结清乙方上
月工资”。在工资发放表中看到,这里主要采用计件工资为主,固定
工资为辅的工资发放政策,一年生产9个月,出满勤的普通农民工月
工资可达一千多元,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在农民工福利条款中,除
工作服外,把夏季每人一顶草帽、两斤白糖、一件T恤衫都写得清清
楚楚。司令科说,“我们每月坚持在墙上公布每位农民工工资收入情
况,一个月工作了多少个工作日,每月能挣多少钱,都要让大家心里
明白。”
  四川中江农民工易金高已在司令科的砖窑干了10个年头,如今他
已是一个车间的主任。他的家乡地处山区,人多地少,大多数劳动力
在外打工。他说,在外打工最担心就是挣不到钱或挣到了钱拿不到手,
之所以能在这儿干这么长时间,而且每年都带一批人来,就是“司令
科把我们当亲人看待,在这里不但能挣到钱,也能放心地拿到钱。”
他在这里打工的第三年就在家乡盖起了二层小楼,跟他出来打工的乡
党大多回乡盖起了楼房。甘肃泾川县农民工刘永忠来这里打工有5年
了,平均每年能挣到1.7万余元,在家乡盖起了全村一流的大瓦房,
买上了摩托车和大彩电。他说:“过去咱让人瞧不起,如今都向我伸
大拇指。”
                              
                董事长与农民工同灶吃饭
                  
  在司令科办的砖窑场共有三个灶,四川民工灶、关中和甘肃民工
灶、陕南民工灶,水、电、煤及厨师工资全由公司负担。尽管依据不
同地区农民工的生活习惯设立了三个专灶,却唯独没有公司管理人员
专灶,建厂十多年来,董事长、总经理及管理人员一直都和农民工同
灶吃饭。
  在重庆籍农民工灶房,一盒香喷喷的米饭正冒着热气,两位厨师
正在忙着炒菜,菜案上还放着一盆切好的大肉、一盆猪肠子、一盆豆
腐、一盆青椒、还有一盆葱头。厨师蔡孝福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告诉
记者:“我们这个灶天天有肉吃,顿顿白米饭。”在一旁的司令科说:
“这个灶是专门根据四川籍农民工喜欢吃辣椒、大肉和米饭的特点开
的,工人每月花100元就能在灶上吃得饱,也吃得好。”
  在农民工的居住区,是一排排红砖砌墙,双层石棉瓦盖顶的房子,
虽然不够高大宽敞,但门窗完整,每个屋顶都装有一个吊扇。院里、
屋里都是红砖铺地,清爽洁净。在这里,不少是夫妻两个在公司上班
带一个孩子,也有的是父母、岳父母跟着儿女在这里干些保养砖坯及
后勤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也照样能挣到工资。
  在司令科的砖窑场,农民工不管受任何伤,一律按工伤对待,所
有费用均由企业全部负担。为方便农民工看病,司令科还在当地联系
了3家定点医院为农民工医伤看病。一次,一位年纪较大的农民工睡觉
时从床上摔下来得了脑溢血,公司除工资照发外,还负担了所有费用。
对得了大病的农民工,他们也全都实行这个政策。
  由于季节的原因,农民工在砖窑场每年只干9个月,一到冬天,有
3个月回乡时间。司令科的砖窑场有一条规定,就是不论路途远近,负
担所有农民工每年返乡的来回路费。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四川中江县,
他每年都要亲自把农民工送回到家乡,开工时再亲自把他们接回咸阳。
                 
               农民工过生日董事长亲自祝贺
                    
  在公司工作了十余年、现任总经理兼工会主席的翟广军说,“四
川农民工很看重过生日,每当有农民工过生日时,司令科只要没外出,
都会带上蛋糕、烟酒前去祝贺。他有一辆小车,工人有个急病、家属
半夜临产、工人来了远方亲属等,都会用这辆车接送。”
  俗话说,“砖瓦窑,胡基壕,钱从汗里捞。”为了减轻农民工的
劳动强度,司令科拉砖坯自制了“小火车”,上土台运砖,发明了“
土电梯”。1999年至今,他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对设备进行了技术革
新。今年春季,天气干旱,尘土飞扬,为保证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他
又专门买来一台洒水车,每天洒水三次。
  在司令科的砖窑场打工的农民工,80%的厂龄在5年以上。为了
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司令科到处求人,把30多名农民工子女安排到
当地的中、小学就读,使这些孩子都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为
了使这些孩子能在学校受到同当地孩子一样的教育,司令科每逢教师
节、运动会、重大节日,都要主动给学校捐款捐物。
  司令科不仅让农民工在这里能挣到钱、拿到钱,还使他们的主人
翁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周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全国私营砖瓦企业
中最早建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的企业之一。目前,这个党支部共有8
名党员,去年,1名农民工正式加入了党组织。目前,两名农民工被
列为培养对象,11名农民工写了入党申请书,10名农民工成了中层管
理人员,8名农民工担任着工会委员。
  重庆籍农民工蔡升文,1999年一个人来到司令科的砖窑场打工,
不仅在这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在司令科等人的介绍下娶了一
位漂亮的宝鸡姑娘做妻子,已有一个3岁多的儿子。如今,他的父母、
岳父母、妹妹、妹夫等家里十多口人都在这里打工挣钱。他说,“是
司令科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还在家乡盖起二
层楼房,上下共12间,是我们村上最好的建筑。”去年春节回家过年,
蔡升文还拿自己1.8万元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为村上修通了水泥路。
  在全国墙材工作会上,面对全行业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司令
科发言时说:“别的砖场留不住人,在我那里工人撵都撵不走,为啥?
就是要把工人当人看,当亲人看,尊重他们,厚爱他们,善待他们。”
赢得了阵阵掌声。
  采访结束时,司令科指着一片已平整好的土地对记者说,“今年
我准备在这里为农民工盖一栋食宿大楼,要让这些长年累月为别人盖
楼做砖的农民工也住上漂亮的新楼房。”
                                    (本报记者  吕贵民)
回到上一页
20070821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