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江西省彭泽县太泊湖某处出现重大险情,请求官兵驰援;浪溪镇浪溪水库山洪暴发,库区百姓请求救助;县城十一号大道积水太深,进入老百姓家中,请求紧急救援……7月入汛以来,史上罕见的大暴雨袭击了赣东北,彭泽大地面临雨、汛灾情的严峻考验。
受强降雨影响,彭泽县水情汛情直逼1998年,长江水位一度高达20.43米,超警戒水位2.23米;太泊湖水位17.99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75米;芳湖水位20.56米,超警戒水位2.86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4米。截止7月17日,全县受灾人口236397人,其中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7275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19803人;农作物受灾286095亩,其中成灾168000亩,绝收82500亩;倒房32户82间;直接经济损失49630万元。
面对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彭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孙金淼紧急召开防汛抗洪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县长宁小球同志为指挥长的防汛指挥部,全面指导全县防汛工作,全力组织抗灾救灾,根据雨情发展情况,分别于7月3日9时、8日17时启动防汛三级、二级应急响应。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迅速行动、主动出击,第一时间奔赴堤坝,奋战在抗洪一线,绘就了一幅幅全力抗洪抢险、践行“两学一做”的生动画卷。
灾情就是命令!吹响抗洪集结号
7月5日,中共九江市委书记杨伟东率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赛荣,市委常委、农工部长董金寿一行,深入彭泽县太泊湖、马当等地区现场调度指导防汛抢险工作。7月6日,中共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彬杨一行深入棉船镇升洲村、棉船镇排涝机站以及芙蓉农场芙蓉圩和国有圩等地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
在近半个月的防汛抗灾中,县委、县政府针对雨情、汛情、灾情,多次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部署,建立起了纵横贯通的指挥系统、全面覆盖的巡防体系和层层监督的督查机制。要求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顾全大局,全面行动,迎战洪水。县委书记孙金淼亲自坐镇防汛重点地段——棉船,一线指挥抗洪抢险工作;县长宁小球任全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统筹指挥全县防汛;其他县领导纷纷赶赴抗洪一线,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战斗,几天几夜不下堤坝。
7月9日彭泽县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取得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并于当日在全县党员队伍中发动了“党员一日捐”活动,短短五天时间,源源不断汇入的金额就达50多万元,一些退休党员和党外人士都积极主动参与捐款。
在县委的坚强指引下,吹响了抗洪救灾的响亮集结号。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奋勇争先的态度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在洪峰浪尖奋勇争先,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
党组织是冲不垮的堤坝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一场场洪峰肆虐、一片片良田淹没、一处处堤坝涉险……
灾情就是冲锋号。全县各乡(场、区)镇、各县直单位近万名党员干部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战斗之中。采取县级领导包片、县直部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办法,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责任制,实行24小时值班,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掌握灾情,组织抗洪抢险。各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驻守在各自联系的水库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带领党员群众奋力抗洪救灾。县乡主要领导白天下村检查指导灾情,及时排除灾情隐患,晚上组织会商汛情,科学指挥调度。
7月8日上午,在黄花镇,一面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这是镇机关支部成立的党员突击队,这支队伍成立后迅速奔赴抗洪救灾最前沿,除草清障、巡堤查险、24小时轮班坚守在最前线,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被群众亲切的称之为“红色突击队”。不仅黄花镇,在棉船、在定山、在杨梓,大大小小的临时党支部遍地开花,多达96个,汛情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在飘扬的党旗下,党员干部始终铭记初心勇往直前。
芙蓉墩镇五联村有耕地5200亩,人口5196人,境内有长江干堤3600米,内堤2340米。连续几天的特大暴雨冲刷着这里,村里内涝严重,田地、道路被淹,房屋受损,长江水位逼近历史最高水位21.4米。在大灾面前,五联村“两委”一班人,未雨绸缪,不等不靠,提前应对,6月初,就将所有的排涝机站进行了检修维护,并新增了2台排涝机组,提高排涝容量,将百姓损失降到了最低。村两委在一次次面对险情中沉着冷静,措施得当,他们顾全大局,抗击洪灾不分彼此,在邻村太子村100余户住户安危和保全本村1000多亩良田的权衡中,毅然选择了挖开溢洪口保护邻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芙蓉农场芙农圩桥头至观音沟大堤上,总能看到一批批手拿竹棍、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中年队伍在堤上、堤中、堤下与当地群众一起不分昼夜,巡堤查险。他们发扬老传统,自带伙食、自带防汛工具、自带日常用品开赴农场芙农圩,吃住在堤段。他们中的大多已不年轻,防汛期间数名党员身体抱恙,但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日夜带班巡逻。这支队伍就是驻扎在芙蓉农场芙农堤上的县农业局防汛工作队。在临时党支部强有力的带领下,他们巡堤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疑点,先后发现大小险情16起,为及时决策排险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当地群众一致称赞。
在定山镇棉洲圩堤段上,广大组工干部佩戴着鲜红的党徽,弯腰割草清障碍,细致巡堤查险情,眼疾手快抓抢险,与当地百姓携手共守堤坝,当得知各地群众受灾严重后,他们利用值班交接班时间,在堤坝上进行了一次“党员一日捐”现场募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那里没有领导,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组工干部。
共产党员是坚强的脊梁
哪里有险情、哪里最艰苦、哪里群众最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冲锋在哪里、战斗在哪里。
7月10日,芙蓉墩镇湖西片区的柘林、红桥、白莲、长山、湖西五个村近200名党员群众,心系兄弟村庄,主动请缨支援防汛压力较大的芙蓉村圩堤加固工作。他们中有的已年过半百,整袋的沙石背不动,就分几次一点点的将沙土运上来,在芙蓉河上筑起了一道坚固屏障。
7月4日,今年已69岁高龄的棉船镇老党员、老支书江静同志在得知家乡遭受重大洪涝灾害时,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加入了返乡抗洪的大军。很多人问他:“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住在家里不是挺好的吗?还跑到棉船来防汛干嘛?”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江静同志却总是说:“我是老共产党员,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这个时候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啊?”。年迈的身体却有着一颗年轻坚定的心,回棉船的第一天就主动要求和年轻人一起上堤坝巡逻,累了,他就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渴了,他就喝点随身携带的凉开水;腿没有力气了,他就拄着木棍向前走,当出现险情时,他竟不顾身体跳入渗水口排查险情。稍作歇息时,这位老党员不忘把自己多年来的防汛抗洪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就像一位老父亲教导子女一样,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定山镇棉洲村党支部书记吴取友在汛情来临时就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暴雨袭来时,他顾不上转移自家的财产,迅速组织村干部,分头到各小组村民家中排查安全隐患。虽然他家离棉洲圩不到五百米,但已经20多天没有回过家,在排涝基站内日夜坚守。在处置一处因废弃穿堤涵管而导致的渗水点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地跳入2米多深的江水中,摸到入口处进行堵塞。在吴取友同志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入汛以来棉洲村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件,没有一名群众伤亡,所淹田地浸水时间从未超过48小时。老百姓动情地称赞他为“咱们的主心骨”。
县水利局技术员王干勇,入汛以来就一直在红光堤负责防汛业务指导工作,一干就是12个日夜,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由于险情的不确定性,他经常是在半睡半醒之间惊醒过来,用冷水洗下脸,就立刻投入战斗。家里老婆怀孕、母亲病重,他虽心急如焚,但却顾不上,只能托老父亲多照顾。
年轻的党员干部也不甘示弱,很多85后、90后成为这次抗洪抢险中的新生力量,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与洪水的战斗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龙城镇公务员王晋、大学生村官张维剑都是90后,自7月初大雨以来,就一直坚守在一线,协助武警官兵转移受灾群众、看守排涝机站、巡查流芳大堤。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人也晒黑了,但是能够在抗洪救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都感到很骄傲、很有价值。巾帼不让须眉,很多女党员、女干部也和男同志一样坚持战斗,芙蓉墩镇干部胡琛茜就是这样一位85后的女党员。她家住九江,孩子才2岁,但自7月3日以来,她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7月5日芙蓉钓鱼台湖出现漫溢险情,她和镇村干部一起挖土装袋、运送物资,坚持了27个小时,等到险情得到控制后才稍作休息。而她本人却认为,这是自己的本职,是应该做的。
这样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芙蓉墩镇党委书记伍宏东带伤参加抗洪抢险,棉船镇许永来、许昀父子抗洪抢险齐上阵,县志愿者协会党员来回淌水把物资送到灾民家中,联通公司女党员组建志愿队带头巡堤……,他们都用自己平实的行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执着、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质朴情怀。正是这一个个可爱的共产党员,组成了我县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战场积极践行“两学一做”、齐心协力共降洪魔的生动画面,夺取防汛抗洪一个又一个胜利。
来源:党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