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浦东新区总工会第三届十次全委会召开,此次会议不仅对工会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组成人员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同时新区总工会根据上半年群团改革推进的情况,确定了下半年的工作目标。
人员、经费向基层倾斜
为解决工会干部从基层遴选的少、缺少做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懂群众语言等突出问题,新区总工会在此次群团改革中,自我加压,主动精简15%的机关干部,充实基层工会工作力量。目前5名机关干部已下沉至重点开发区与重点区域开展工会工作。同时,根据构建“2+1”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求,择优选取了7名基层工会干部到区总挂职,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得以不断优化。
记者从全委会上了解到,此次新区总工会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组成人员的比例也有大幅调整,增补的委员、常委均来自一线企业。调整后,基层一线人员占常委会、全委会的比例分别为26.7%、44%,超过改革要求。
不仅是人员配置向基层倾斜,今后,工会经费的支出也将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会经费的存量,用于支持“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以及服务职工的项目资金支持。据了解,今年新区总工会支持直属工会开展购买社会服务投入共计800万元左右,今后,这一投入还有望继续加大。
回归主责主业,职工维权突出两个重点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始终是工会组织在改革不断深化新形势下的重大任务和基本职责。新区总工会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全方位维权体系,通过增设窗口,对职工合法劳动经济权益诉求实行“零门槛”援助服务。截至上半年,新区总工会签约8家律所,形成了近40人的专业律师服务队伍,累计法律援助共计848件,其中代理仲裁426件。针对群体性劳资纠纷,强化预防调处和应急机制建设,健全完善“亮灯”平台,探索推进劳动关系信息员制度和情况反映机制,充分发挥工会作为第一发现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援助人的重要作用,化解了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上海美味七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劳资纠纷525起,涉及职工4706人,涉及维权金额13486余万元。
下半年,新区总工会除了继续推进各项援助服务,还将着眼于两个重点。一个是重点关注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中职工生产生活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工会维权工作重心更多放在保就业、保安全、保收入上,使职工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另一个重点是加大对困难职工、女职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的帮扶关爱力度;突出抓好劳动保护工作,努力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扎实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为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做贡献。
探索“自下而上”和“互联网+”工作路径
今年上半年,新区总工会已制定完成并下发《2016年度直属工会建设评估办法》,委托社会组织就直属工会各项工作开展“自下而上”的评价评估。同时,开辟网上工会工作评议通道。以浦东“工会通”项目为平台,以工会工作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为标准,通过完善量化指标体系,推动评估方式由线下查阅档案、座谈交流、会员代表“评家”延伸至线下线上互补,扩大职工乃至非工会会员职工直接“评家”的权重,确保工会工作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能反映广大职工的真切感受,以此倒逼工会工作的改革转型。
此外,在探索工会工作网络化的路径方面,新区总工会已于今年4月推出“工会通”App,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呼应职工提出的多样化需求。
下半年,新区总工会还将依托“工会通”项目推进、加强与浦东职工微信、微博,浦东工会官网的衔接,探索实践“网上工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工会大宣传、大网络、大服务工作格局,实现工会组织、工会工作与互联网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促使“工会通”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找得着、进得去、用得上、有感受、有收获。
提升职工技能,培养新时代“工匠”
实现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拥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工人,对此,新区总工会探索实施“浦东工匠”培养选树计划,面向全区各行各业,选树首批具有突出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浦东工匠”,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培育百名“浦东工匠”。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发挥教育附加费助推企业加强培训教育的拓展功能,会同区人社局等部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针对非公企业,下半年,新区总工会将继续推广以实现企业增效与职工增收“双赢”为导向的非公企业契约化劳动竞赛,按照不少于10%(含区级竞赛示范单位)比例,培育规模以上建会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示范单位,指导所属非公企业工会协调企业行政和职工,围绕“六型”竞赛主要内容,贴近企业和职工实际,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约定竞赛的主题和内容、权利和义务、实施方式和激励手段等,推动契约化劳动竞赛在全区非公企业中普遍开展,完成每年新培育并集中表彰非公企业契约化劳动竞赛示范单位100家。
来源:劳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