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造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湖北三鑫公司千米新副井对接工程工作侧记
火热的7月,桃花湖畔刚刚经历一场特大洪水的“洗礼”,而刚刚安全运行1周年整的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千米新副井经受住了这次洪水的考验,凸显稳定、高效的运行性能,为公司资源开采由浅部向深部转变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而这项千米深井工程的建设却深深地烙进了三鑫人的记忆。两年前,三鑫人用700多个日日夜夜,克服了基建与生产交叉、生产任务压力大、建设质量要求高、建设工期紧张等压力,将困难提前预判、将方案提前优化、将组织提前谋划,一步一个脚印,提前实现了新副井的对接,为三鑫公司深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了一把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三大问题”亟待破解,攻城拔寨成唯一选择
“三鑫公司千米深井的对接在行业没有先例可循,且都是盲深井,不能利用现有的提升系统资源,摸着石头过河的三鑫公司,必须要解决盲井提升系统安装、井筒掘进废石运出和掘砌混泥土浇筑这三大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施工进度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曾玉宝说。
副井对接工程主要是在原有的-580米基础上,向下反掘延伸至-1086米水平,由于公司生产不能停,施工单位不能在-570米处直接作业,只能将井筒延伸掘进转入“地下”进行。此时,最大的问题是掘进提升系统的构建问题,而在建立这个套系统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地下的运输问题。
没有弯路超车的经验,也没有便捷的路径可走。方案最后定到了化整为零的方法,直径2.5米的提升机摩擦轮四分五裂的解体开来,每次只能像蚂蚁搬家似的,运至-570米中段。井下空间狭窄,没有大型吊运设备,靠人工一点点的挪至安装地点,仅这一项,就花去了近一个月时间。金诚信项目经理田建高说,人的意志和力量是最大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三鑫公司新副井对接工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决了设备安装的难题,新的问题又来了。井筒下掘每天的废石量就达到了300多吨,在-570米中段提升系统十分弱小的情况下,这么多的废石往哪里走?能否在2015年2月28日完成计划工期?此时,7线风井成为了唯一选择,但是问题又来了,7线风井只是一个通风井,提升系统老化,根本不能胜任提升废石量的任务。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大家的一致目标是对7线风井提升系统进行改造,施工方案确定后,金诚信公司将难题一一破解,新主井才得以顺进下掘。
此时,新副井下掘的循环达到了40小时,进度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是,这已经是最佳选择。大家将希望寄予新主井的尽早完成,届时,可以借助新主井的巨大提升能力,实现新副井下掘的效率提升。
基建不停优化不止一直以来是三鑫人的优秀品质。在原来的施工方案中,井筒掘砌用的水泥和石料都是要通过地面提升系统进入井下。但是企业正常的生产没有停止,基建的步伐一刻也不能歇,现实问题是所有的提升系统都在运转,材料运下去成为了最后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在项目研讨优化会上,与会人员认为以前的施工方案必须优化,不然,新副井的下掘工期不能确保。多轮回合的较量,施工方案改为了由运送材料到井下为地面建设混泥土搅拌站,用管道输送到井下的办法。这个问题的解决,意义非常重大,实现了井筒掘砌浇灌效率的成倍增长,激发了三鑫公司与合作团队打好这次攻坚战的信心和勇气。
“三座大山”的翻越,成功解决了制约企业井下基建工程的本质问题,显示了三鑫人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优秀品质,也是三鑫领导班子集体践行“三严三实”标准要求的具体体现。
“两支铁军”强力推进,紧紧咬住建设工期不放松
在三鑫公司发展的历程中,有两支队伍不能忘记:一个是金诚信公司,这家公司是国内最好的矿业工程管理最好的公司;另一个是十五冶公司,也是国内工业建筑的顶级企业。两家企业都在三鑫公司发展最关键的时刻,用信任、实力和优异的业绩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见证了三鑫公司发展与壮大。用公司董事长梁中扬的话说,十五冶和金诚信都是三鑫公司最优秀的合作伙伴,也是亲如兄弟的一家人。
世间追溯到2009年,公司选厂3000吨技改扩建工程必须在100天之内完成旧选厂的拆除和新选厂的建设,100天时间之内,选厂停产不能超过一个月时间。素有铁军之称的十五冶公司毅然接手了工程建设,在生产基建平行交叉作业,设计方案不断优化的复杂形势面前,十五冶不负众望,用拉得出、开得动、打得响的十五冶精神,为三鑫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副井井塔大楼的建设也是如此,十五冶再次派出了精兵强将,同样是在生产基建平行交叉作业的基础上,创造了国内黄金行业井下与地面同时作业的先例,在不拆除原有井架,保证生产的同时,展开了一场与时间争夺的攻坚战。
为了确保井塔施工与原有井架生产运行的绝对安全,三鑫公司与十五冶公司一起,在长沙有色设计院,对井塔建设工程与井架生产运行进行了3D建模,将施工日期精确到了天,将施工的与生产运行之间的距离控制精确到了厘米。十五冶公司领导也十分重视这项工程建设,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解决问题。正是这种精益求精工作精神的丝丝入扣,才保证了主井塔施工超计划时间完成。建设期间生产与基建施工平稳运行,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十五冶这只铁军,再次用自己的实力展示了能征善战可贵品质。
当年,新副井下掘工程是由浙江中宇承建,组织出现了问题,生产进度不能保证。三鑫公司想到了金诚信,但这支队伍已经离开三鑫多年。三鑫公司领导邀请金诚信再度出关,帮助三鑫度过这次建设的难关。“三鑫公司曾经是金诚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如今,三鑫公司有助与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金诚信中南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说。金诚信总部也十分重视这项工程,多次指示中南公司,要调派最好的人员,用最先进的设备,最完善的管理支持三鑫公司建设。
2013年11月接手中宇公司后,金诚信发现了诸多问题:-570m的运输能力不足,稳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卷扬运行时地脚螺丝松动,主电机达不到正常运行的技术要求;天轮平台安装偏差达0.2m;天轮平台的过卷高度仅1.7米,远小于安全规程大于4m的要求。
金诚信三鑫项目部发出了命令:“停产整改。”先后对运输系统和提升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更换7线风井提升机,安装3.5立方罐笼箕斗,增大-570米的排废石速度;更换稳车6台,对卷扬进行了加固;更换了卷扬的主电机,改造天轮平台,将主天轮和吊桶稳绳天轮升高2.7米。2014年6月底,制约工程的7线风井临时提升系统改造基本完成,废石提升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为了把丢失的进度赶回来,金诚信公司动用了最先进的伞钻和挖掘机,增加运输矿车和电机车,统一协调-570m运输系统,最快实现了16小时完成新副井一个循环的废石提升任务。从40小时到30小时,再到16小时;从每月的40米到最后的65米,新的速度在不断突破,新副井终于提前一天下掘到位,再一次创造了行业竖井对接的新速度。
金诚信三鑫项目部建设经理涂先知回忆起工程建设过程时说,参与这样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少了,但是像三鑫公司服务工作做到位的很少,每天的值班人员24小时负责工程建设跟踪,现场解决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关键。在对接期间,金诚信公司三鑫项目部将办公地点设在新副井井口,关口的前移强化了指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计划28天的工期,到7月26日试车成功,整整比计划工期提前一天完成。金诚信用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工作理念向三鑫和业内的同行证明了“闪耀着金子般诚信的品质”。
“一群干将”时不我待,争分夺秒只为那颗“三鑫心”
副井延深工程是井下3000吨改扩建项目建设中重点与难点,其开工建设时间最晚,建设工程量最大,建设条件最差,建设工艺最复杂。而这一工程恰恰是项目建设完成的标志之一,因此,公司牢牢把握这些难点,想千方,设百计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工程部”,这个为井下3000吨改扩建项目建设而设立的新部门,是在生产技术骨干中抽出的精兵强将组成。帅金山既是部门的负责人,也是该项目的执行负责人。在工程部办公室的墙壁上,一张大大的图纸差不多占据了一面墙。上面红线和蓝线交叉出现,帅金山说:“我们已经工作内容细划到每一天并在这里标示出来,每一个班,将实际进度与计划一对比,一上报,确保对接工作圆满成功。”
项目开工这两年多来,工程部的工作人员就基本与休假无缘,在“五加二、白加黑”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工程部实行了24小时跟班制,将问题解决到一线,解决在当天,坚决不将问题留给下一班。在工程建设完成的同时,工程部的小伙子们也接受住了考验,公司董事长梁中扬说,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历练了自己,这将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曾玉宝、胡勇、尹家忠等一批骨干在项目建设中成长,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中的佼佼者。提升车间也是善于打硬仗的队伍,除了熟悉所有的提升设备运行要素之外,还加班加点,完成了对接部分的罐道加固。最重要的是,数百米的加固工作都是在夜班罐笼停运之后进行,这个群体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马兵是地测部的副部长,这位三鑫公司地质测量上的“专家”在与笔者谈起这项工程的测量时感叹:“挑战性很大,压力也很大。我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有的井筒测量都是义务奉献的。”原来,由于井筒对接工程是监理单位负责测量检核的,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专业人才,公司只好“点将”,将测量任务交由马兵负责。接手后的马兵很快就发现,铜录山古矿冶遗址的国家测量控制点由于滑坡塌陷,控制点已经损坏,无法将坐标点导入。无奈,马兵带领江子凯、龙泽伟、陈慧相等测量骨干,花了一个月时间重新建立了矿区控制点。
由于-570米以下的井筒掘进是盲井,无法直接将控制点从副井井口导入-570米,要是从其他井口导入,误差肯定很大。附近的铜录山矿井筒中心点和罐道就是因为精度不够,误差了20毫米,导致工期延误了四个多月。在多次研究测量方案后,决定从-548米钻测量孔三个,直达-570米。测量孔完成之后的一个秋天的晚上,等待新副井停运之后,马兵带领其他四名下到-548米中断,用小钢丝穿过两个测量孔,然后在吊上一百多斤重的铁块浸在油桶中,防止钢丝绳移动。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所有的测量数据出来了,井筒中心点以及灌道安装点都精确到了5毫米以内。
2015年7月20日,当-570米的新副井罐道与上面的罐道完全重合时,马兵的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他说:“铜录山的罐道对接误差在20毫米,影响了工程进度,我们的误差控制在了3毫米左右,我们经受住了考验。”说完,马兵脸上露出了难得笑容,这笑容是自豪的、是轻松的。的确,以马兵、江子凯、龙泽伟、陈慧相为代表的三鑫公司测量技术员,为公司的新副井顺利对接起到了关键的技术保障作用,三鑫公司的建设史上应该留住他们的名字。
3000吨项目建设工程作为公司的后劲工程、希望工程,参建各方利用3G网络平台,实现对工程建设情况的全面、及时了解与掌握,及时下达相关建设指令与建设要求,对项目建设全天候、全过程管控。今年五月份以来,公司经理层形成了一条不成文规定,所有人一周只能休息一天,主要管理层每周不少于三次下井。在-570米中段,董事长梁中扬、总经理杨培炎、常务副总王友元、项目副总郑杰等领导,几乎每天都要关注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化。用金诚信公司三鑫项目部负责人的话说,同是一样类型的矿山,同是一样的竖井工程,同样是金诚信公司的人马,但是在三鑫公司,所有的方案和组织都是最有效的,服务也是最到位的,创造行业新速度也不足为奇了。金诚信人的话语道出了三鑫人想干事、能干事和能干好事的优秀品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鑫公司日处理量从当年的300吨到800吨,从800吨到2000吨,再到3000吨;企业也从当的不知名小矿山到如今的现代黄黄金矿山企业,我们的每一步的脚印是那样的坚实,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能铭记史册,每一次经历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鑫人正在超越历史,超越前人、超越时空,我们今天的实绩,为公司打开未来的发展之门,铸造了一把闪亮的“金钥匙”。(黄国强 曹正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