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民国好还是现在好?这个似乎多此一举的问题,渐渐成了争议。“民国教授都不是叫兽”、“民国无李刚”、“民国没有郭美美”……去民国找答案已然成了我们的习惯。
曾经被我们称为“万恶旧社会”的民国,似乎渐渐成了“民主”“自由”“道德”“惩恶扬善”甚至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代名词。这些认知,究竟是最真实的史实,还是对历史的无知?真正的民国究竟什么样?
民国,逝去的黄金时代?
在立人这一块,我相信共和国一直到今天的人,看到民国还是很羞愧。要论做人的堂堂正正,敢作敢当,我们在民国人面前根本没有资格说,全是奴才。我在所有大学看到都是奴才,当然我本人是资深奴才。”陈丹青语。
民国无奴才,文人堂堂正正敢作敢当
民国时期,文人儒士大多狷介,或放浪形骸不合流俗,或狂傲不羁言谈骇世。傅斯年一生不党,拒不做官,他认为:教授做官是“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与傅斯年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教授叫刘文典。刘文典因跟蒋介石拍桌叫板而名噪当时。他的经典理念是:“大学不是衙门,不需要向权贵献媚。”马寅初教授是大家熟悉的经济学家,他与蒋介石的一段恩怨,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铮铮铁骨。马寅初教授有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不去见蒋介石,他要见我他自己来”。
而今天,“大到院士,小到大学教师,前有高校毕业生,后有企事业单位人员,都争先恐后跳进了‘窃门’。堂而皇之扒他人学术成果,为自己牟取功名利禄的伪知识分子大有人在……层出不穷的问题教授、‘文化妓女’得了软骨病,抛气节、丢良知,将尊严一脚踩至脚底,啐上一口浓痰,向名利把头低……”无价的学术、高尚的知识分子气节,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贱廉到这等地步。
陈丹青说,在立人这一块,我相信共和国一直到今天的人,看到民国还是很羞愧。要论做人的堂堂正正,敢作敢当,我们在民国人面前根本没有资格说,全是奴才。我在所有大学看到都是奴才,当然我本人是资深奴才。话虽偏激,不无道理。
民国有自由,“公教人员不是东西”上头条
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尽管官方管制言论出版自由的事件不断发生,但整个国家仍有相当程度的新闻自由,无论是民间办报还是独立的新闻批评都还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据统计,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先后在重庆发行过刊物的民营报社、通讯社即达二百多家……。除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以外,还有《国民公报》、《时事新报》、《西南日报》以及无计其数的杂志和期刊。
虽然在当时也有记者遭到军阀迫害,但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并没有遭到所“攻击”对象的报复。究其原因,首先是当时的政客大多都以民主自由标榜,同时追求自由的欲望很强烈,报纸是他们获取信息的窗口,因此报纸的言论自由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看看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标题:
1947年,金元劵大贬值,民不聊生,工薪阶层苦不堪言。武汉《大刚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出大字标题:公教人员不是东西(主) 是东西也应当涨价!(副)
如果可以……退回到“万恶旧社会”?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活在清末,那样,离民国就不远了。”崔永元调侃今年高考作文题时如是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班网友纷纷赞同,向往回到时下大众传媒中的“美好民国”。
章诒和也曾说,“胡耀邦先生有一句话,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退步。所以我希望大家都退步,退到哪?退到民国就好。这个很现实,这个可以做到,因为民国离我们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