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当天,小陈接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来电,被告知有人用他的银行卡账号在网上购买了4500元的游戏装备。虽然他确实有打网游的习惯,但因未收到短信提醒,他直接把电话挂断了。
电话刚挂断,小陈手机就收到了一则显示为银行客服号码发来的短信,称银行卡被扣款4500元。正当他纳闷之时,电话再次响起,说话的还是刚刚那位男子。对方表示,又有人在用他的账号上网购买游戏装备,“为了核实情况,会给你发送一个验证码,只要将验证码与我们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就可以退回被扣的钱。”
半信半疑之际,小陈果然收到了一个验证码,来不及多想,他便将信息告诉了电话中的“工作人员”。没想到,报完验证码后,小陈就又收到一条银行扣款短信,显示扣款4500元。他刚想质问是什么情况,对方却立马将电话挂断。一查,小陈发现卡里果真少了4500元。
事后他才知道,第一次收到的扣款短信,是骗子利用伪基站发来的冒充的银行短信,当他紧张慌乱时,骗子再操作账户,银行会发来真的验证码。这也是为什么通知扣款2次,实际只有1笔扣款。
“由于要赶着回老家参加公务员考试体检,根本没时间再去报警。”小陈无奈地表示,对于外省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处理这样的事情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今年,江西某师范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欧阳燕婷也险些中招。
临近毕业时,欧阳燕婷突然接到一个同班男生的微信,称家里汇款3500元作为他去外地找工作的费用,但他身边没带卡,希望欧阳燕婷提供卡号和用户名,让父母先把钱打到她的账户。这反常的要求引起了欧阳燕婷的警觉。她随即拨打该同学的电话,得知其微信号被盗。
欧阳燕婷随后报警得知,骗子如果拿到卡号等信息,会找理由说“我父母马上把钱打过来,你先把身份证号码和收到的验证码给我”。而这个验证码,正是开通网上快捷支付时系统发送的,快捷支付在一定资金额度内是不需要密码的,有了它,骗子就能用受骗者的银行卡进行消费。
上述骗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记者在搜索引擎以“验证码+诈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共有数以百万计的相关信息。中国银联发布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称,高达82%的用户曾经使用手机支付,12.5%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2014年上升6%。其中,近半数受访者是通过社交账号被骗的,另外还有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电话和短信(仿冒电信运营商和银行客服号码)等名义。报告还提到,近90%受访者认为手机支付必须具备一定的支付验证环节,76%的受访者习惯通过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进行安全验证,较2014年提高12%。其中,近七成用户每笔网上交易都使用动态验证码来保护账号。
设在厦门市公安局的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电信运营商和提供相关服务的金融企业只会将短信验证码单向发给用户,绝对不会要求用户通过短信或电话进行所谓“回复验证码”的操作,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索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如果有所谓的客服人员要求提供验证码时,一定要立即挂掉电话,更改自己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资料信息,并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负责人向公众作出5点提醒:手机短信内的链接不点,不明出处的二维码不扫;无显示号码的陌生来电不接;卡号、密码和信用卡背面3位CVV码坚决不说;心里有疑惑,自己打官方客服电话询问。切记,来电和短信号码都可能是伪装的;若账户有异常,第一时间挂失并报案。
这位负责人说:“对付这类花样百出的诈骗,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守住验证码这最后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