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9|回复: 1

[书意] 丁 利:走好下山路《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3日   12 版)

发表于 2016-7-23 10:53: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丁 利:走好下山路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3日   12 版)

  在张家界的三天,我几乎每天夜里的梦都是万丈悬崖、云山雾海。

  对我这个有些恐高的人来说,来张家界之前就心怀忐忑:是否爬得上去、能否下得来,信心一直不足。

  记得第一天在武陵源塔下,要乘位于悬崖上的“百龙电梯”攀上袁家界景区,据说这个电梯是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的双层电梯,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匀速运行一分五十八秒。在电梯当中还可以欣赏周围的崇山峻岭、绝壁风光,可以说既轻松又安全,但我这个恐高症却享受不了。偏偏还站在了透明的玻璃窗前,腿肚子哆嗦,脸大概也变了形吧。到了山上,朋友们给我拍照,我说什么也不敢靠近栏杆,只远远地站着,惟恐栽下去。

  不过“无限风光在险峰”,从大自然的迷宫天子山到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最后处女地袁家界,以及十里画廊,大家在千米的海拔上尽情饱览了张家界的名山大川,我也慢慢忘记了恐惧。

  下山的情景就大不一样了。大家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大都没有乘索道,选择了步行,近两个小时才抵达武陵源脚下。这起起伏伏、平平陡陡的下山路,是对每个人体力和精神的考验。大家一开始还整装齐发、步履轻快,渐渐的就拉开了距离。尤其是后半程,有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有的拄棍前行,互相搀扶,甚至还有被挑山工的轿子抬下来的……

  这时,有不少人累得头晕眼花腿发软,早忘记了欣赏下山的奇特景观。我这上山的恐高症,下山时倒精神起来,和几位同学结伴而行,不亦乐乎。一会儿哼小曲一会儿拍照片,我还把在山里购买的微型口琴放在嘴边,不时吹几下,缓解疲劳。到达山下,令我们惊讶的是,还有很多人没有赶上来。在山上那些“高歌猛进”的人呢?“无病呻吟”的人呢?“遥遥领先”的人呢?“人高马大”的人呢?怎么都没了影子?我想可能在高处,过于兴奋、过于用力了吧。过于兴奋,下山就少了些精气神;过于用力也会伤了元气的。

  登山,也如人生的旅程,万不可重上轻下,走好下山路才有人生的完美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11:26:5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